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0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研究综述 | 第13-16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4-16页 |
1.2.3 文献述评 | 第16页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6-18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6-18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1.4 研究目的与创新之处 | 第18-19页 |
1.4.1 研究目的 | 第18页 |
1.4.2 创新之处 | 第18-19页 |
1.5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第2章 平衡计分卡理论 | 第20-26页 |
2.1 平衡计分卡的起源 | 第20页 |
2.2 平衡计分卡的基本内容 | 第20-24页 |
2.3 平衡计分卡的特点 | 第24-26页 |
第3章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光明乳业的现状分析 | 第26-45页 |
3.1 公司概况 | 第26-30页 |
3.1.1 公司简介 | 第26页 |
3.1.2 组织结构 | 第26-27页 |
3.1.3 核心竞争力 | 第27-28页 |
3.1.4 战略蓝图 | 第28-30页 |
3.2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光明乳业发展现状分析 | 第30-43页 |
3.2.1 财务层面 | 第30-34页 |
3.2.2 客户层面 | 第34-39页 |
3.2.3 内部流程层面 | 第39-41页 |
3.2.4 学习与成长层面 | 第41-43页 |
3.3 光明乳业价值提升引入平衡计分卡的必要性 | 第43-45页 |
第4章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光明乳业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45-54页 |
4.1 财务维度问题 | 第45-50页 |
4.1.1 偿债能力分析 | 第45-46页 |
4.1.2 盈利能力分析 | 第46-48页 |
4.1.3 营运能力分析 | 第48-50页 |
4.2 产品质量问题 | 第50页 |
4.2.1 原材料质量不稳定 | 第50页 |
4.2.2 配送路线不合理 | 第50页 |
4.3 品牌竞争问题 | 第50-51页 |
4.3.1 品牌忠诚度不佳 | 第50-51页 |
4.3.2 信任危机出现,品牌形象受损 | 第51页 |
4.4 内部管理问题 | 第51-52页 |
4.4.1 供应商管理不当 | 第51页 |
4.4.2 盲目扩张,内部管理空洞 | 第51-52页 |
4.5 员工不稳定问题 | 第52-54页 |
4.5.1 员工满意度风险 | 第52页 |
4.5.2 员工成长风险 | 第52-54页 |
第5章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光明乳业价值提升的策略 | 第54-64页 |
5.1 平衡计分卡对光明乳业价值提升的影响 | 第54-55页 |
5.1.1 服务于公司价值最大化目标 | 第54页 |
5.1.2 强调公司战略目标的重要性 | 第54-55页 |
5.2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光明乳业价值提升的的体系框架 | 第55-64页 |
5.2.1 财务层面 | 第55页 |
5.2.2 客户层面 | 第55-58页 |
5.2.3 内部流程层面 | 第58-60页 |
5.2.4 学习与成长层面 | 第60-64页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局限性 | 第64-65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64页 |
6.2 研究局限性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附录一 | 第69-70页 |
附录二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