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交通运输经济论文--城市交通运输经济论文--中国城市交通运输经济论文--地方城市交通运输经济论文

广州市轨道交通投资经营体制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8页
    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2 研究内容第10-12页
        1.2.1 城市轨道交通投资融资第10-11页
        1.2.2 轨道交通经营亏损第11-12页
    1.3 研究目的第12页
    1.4 相关文献综述第12-14页
        1.4.1 城市轨道交通属性的相关理论第12-13页
        1.4.2 城市轨道交通投资经营体制相关研究第13-14页
        1.4.3 相关研究的不足第14页
    1.5 研究框架第14-17页
        1.5.1 内容与结构第14-16页
        1.5.2 技术路线第16-17页
    1.6 本章小结第17-18页
第二章 轨道交通相关理论基础第18-28页
    2.1 城市轨道交通的特征分析第19-20页
        2.1.1 基础性特征第19页
        2.1.2 公共性特征第19页
        2.1.3 自然垄断特征第19页
        2.1.4 外部性特征第19-20页
    2.2 准公共产品理论第20-23页
        2.2.1 准公共产品的定义第20-21页
        2.2.2 准公共产品分类第21页
        2.2.3 准公共产品供给模式第21-23页
    2.3 轨道交通投资经营体制第23-27页
        2.3.1 投融资体制第24-25页
        2.3.2 经营管理体制第25-27页
    2.4 本章小结第27-28页
第三章 广州市轨道交通投资经营体制分析第28-38页
    3.1 广州市轨道交通发展概况第28-29页
    3.2 广州市轨道交通投资经营体制分析第29-30页
        3.2.1 投融资体制现状第29-30页
        3.2.2 经营管理体制现状第30页
    3.3 存在的问题第30-37页
        3.3.1 投融资的政府依赖性第30-31页
        3.3.2 经营绩效欠佳第31-33页
        3.3.3 一体化经营规模庞大第33-34页
        3.3.4 企业治理结构落后第34-36页
        3.3.5 激励约束机制不足第36-37页
    3.4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四章 基于各城市案例的投资经营体制分析第38-47页
    4.1 发达城市轨道交通投资经营体制第38-43页
        4.1.1 伦敦地铁第38-39页
        4.1.2 巴黎地铁第39-40页
        4.1.3 新加坡地铁第40-41页
        4.1.4 东京地铁第41-42页
        4.1.5 香港地铁第42-43页
    4.2 案例城市投资经营体制分析第43-45页
        4.2.1 政府主体作用第43-44页
        4.2.2 融资手段多元化第44-45页
        4.2.3 经营管理市场化第45页
    4.3 发达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经验给广州市的启示第45-46页
    4.4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五章 广州市轨道交通投资经营体制改革思路第47-62页
    5.1 政府职责所在第47-51页
        5.1.1 定位轨道交通性质第47-48页
        5.1.2 明晰政府监管行为第48-49页
        5.1.3 政府政策支持与配套第49-51页
    5.2 投融资市场化改革第51-55页
        5.2.1 投资主体多元化第52-53页
        5.2.2 融资方式多样化第53-54页
        5.2.3 开辟社会融资渠道第54-55页
    5.3 经营管理市场化改革第55-58页
        5.3.1 产权制度变革第55-56页
        5.3.2 管理层职业化水平提升第56-57页
        5.3.3 经营范围拓展深化第57-58页
    5.4 经营绩效评价第58-61页
        5.4.1 效益评价第58-59页
        5.4.2 成本核算第59-60页
        5.4.3 激励约束第60-61页
    5.5 本章小结第61-62页
结论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65页
致谢第65-66页
附件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GZL旅游公司薪酬体系优化设计
下一篇:基于集聚度的榆林市新能源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