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微电网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 第10-11页 |
1.3 膜计算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4 本文研究主要内容 | 第13-15页 |
2 基础知识 | 第15-29页 |
2.1 微电网的组成及特点 | 第15-21页 |
2.1.1 光伏发电 | 第15-16页 |
2.1.2 风力发电 | 第16-17页 |
2.1.3 储能装置 | 第17-19页 |
2.1.4 负荷 | 第19-20页 |
2.1.5 电动汽车 | 第20-21页 |
2.2 微电网协调控制策略 | 第21-25页 |
2.2.1 主从控制 | 第21-22页 |
2.2.2 对等控制 | 第22-23页 |
2.2.3 分层控制 | 第23-25页 |
2.3 神经型膜系统 | 第25-2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3 带“状态值”神经型膜系统及其在光储微电网功率协调中的运用 | 第29-50页 |
3.1 带“状态值”神经型膜系统 | 第29-31页 |
3.1.1 基本定义 | 第29-31页 |
3.1.2 计算概述 | 第31页 |
3.2 一种改进的光储微电网并网运行控制策略 | 第31-34页 |
3.3 微电网各单元膜系统模型 | 第34-42页 |
3.3.1 光伏单元带“状态值”神经型膜系统模型 | 第34-37页 |
3.3.2 储能单元带“状态值”神经型膜系统模型 | 第37-40页 |
3.3.3 负荷单元带“状态值”神经型膜系统模型 | 第40-42页 |
3.4 基于各单元膜系统模型的微电网功率协调控制 | 第42-44页 |
3.5 微电网功率协调仿真及分析 | 第44-49页 |
3.5.1 不含储能微电网传统功率协调仿真 | 第44-45页 |
3.5.2 含储能微电网传统功率协调仿真 | 第45-47页 |
3.5.3 基于膜系统模型优化功率协调控制仿真 | 第47-49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4 风光储及电动汽车一体化微电网功率协调控制研究 | 第50-63页 |
4.1 电动汽车集中管控 | 第50-52页 |
4.2 含电动汽车的微电网运行控制策略 | 第52-53页 |
4.3 微电网单元带“状态值”神经型膜系统模型 | 第53-57页 |
4.3.1 风力发电单元模型 | 第54-55页 |
4.3.2 电动汽车单元模型 | 第55-57页 |
4.4 实验仿真及结果分析 | 第57-62页 |
4.4.1 电动汽车的无序充电 | 第59-60页 |
4.4.2 电动汽车的有序充放电 | 第60-6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