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引言 | 第8-15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8-9页 |
1.2 研究的意义 | 第9-10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9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9-10页 |
1.3 相关研究综述 | 第10-13页 |
1.3.1 关于欠发达地区地方政府的治理 | 第10-12页 |
1.3.2 关于项目制与政府治理的研究 | 第12-13页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3-14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5 创新点 | 第14-15页 |
2 项目制与欠发达地区的地方政府治理 | 第15-22页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5-16页 |
2.1.1 项目制的涵义 | 第15-16页 |
2.1.2 地方政府的涵义 | 第16页 |
2.1.3 欠发达地区的涵义 | 第16页 |
2.2 地方政府治理的目标定位 | 第16-19页 |
2.2.1 上级政府的效用目标 | 第16-17页 |
2.2.2 地方公众的效用目标 | 第17-18页 |
2.2.3 地方政府的效用目标 | 第18-19页 |
2.3 项目治理模式的形成条件 | 第19-22页 |
2.3.1“项目”权威的生成 | 第19-20页 |
2.3.2“项目--发展”逻辑的引入 | 第20页 |
2.3.3 项目制成为欠发达地区治理模式的结构条件 | 第20-22页 |
3 项目治理模式在欠发达地区的运作——基于贵州省H村项目治理的实证分析 | 第22-39页 |
3.1 案例地情况简介 | 第22页 |
3.2 项目的基本情况 | 第22-24页 |
3.3 项目的生产与落定 | 第24-29页 |
3.4 项目主体的参与动机分析 | 第29-33页 |
3.4.1 权威性主体:寻求权威的保障 | 第29-31页 |
3.4.2 村民:需求生产生活的保障 | 第31-32页 |
3.4.3 旅游公司:寻求市场发展的机会 | 第32-33页 |
3.5 项目运作的现实困境 | 第33-35页 |
3.6 项目运作的关系分析 | 第35-39页 |
3.6.1 政府内部之间的关系 | 第35-36页 |
3.6.2 政府与村民之间的关系 | 第36-37页 |
3.6.3 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 | 第37-38页 |
3.6.4 小结 | 第38-39页 |
4 地方政府在治理中的行为与逻辑 | 第39-42页 |
4.1 地方政府的行为 | 第39-40页 |
4.2 地方政府的逻辑 | 第40-42页 |
5 治理模式的反思与构建 | 第42-48页 |
5.1 治理模式的反思 | 第42-43页 |
5.2 治理中的政府治理原则 | 第43-44页 |
5.3 治理模式的构建 | 第44-48页 |
5.3.1 理念层面 | 第44-45页 |
5.3.2 运行机制层面 | 第45-46页 |
5.3.3 监督层面 | 第46-48页 |
结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成果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