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细胞遗传学论文--植物基因工程论文

固有无序蛋白At1g13930及对逆境胁迫的应答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10页
第1章 绪论第11-19页
    1.1 固有无序蛋白质(IDPs)第11-14页
        1.1.1 IDPs的组成特点第11-12页
        1.1.2 IDPs的结构特征第12页
        1.1.3 IDPs的预测第12页
        1.1.4 IDPs的类别第12-13页
        1.1.5 IDPs的分子识别域第13页
        1.1.6 IDPs与分子互作方式第13-14页
        1.1.7 IDPs的分布第14页
    1.2 IDPs与逆境胁迫第14-17页
        1.2.1 稳定细胞膜第15-16页
        1.2.2 结合小分子第16页
        1.2.3 分子伴侣第16-17页
    1.3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7-18页
    1.4 研究技术路线第18-19页
第2章 At1g13930生物信息学分析第19-30页
    2.1 实验方法第19-20页
        2.1.1 生物信息学方法第19-20页
        2.1.2 (G+C)含量计算方法第20页
    2.2 结果与分析第20-28页
        2.2.1 At1g13930蛋白的氨基酸组成第21-23页
        2.2.2 At1g13930基因中G+C含量第23页
        2.2.3 At1g13930电荷量和亲水性检测第23-24页
        2.2.4 At1g13930蛋白质HCA值第24-25页
        2.2.5 At1g13930二级结构及蛋白结合位点的预测第25-26页
        2.2.6 At1g13930的翻译后修饰趋势第26-28页
    2.3 讨论第28-29页
    2.4 本章小结第29-30页
第3章 At1g13930基因启动子活性分析第30-45页
    3.1 实验材料第30页
    3.2 实验方法第30-31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31-43页
        3.3.1 At1g13930启动子元件预测第31-33页
        3.3.2 非生物胁迫下At1g13930启动子功能分析第33-40页
            3.3.2.1 NaCl 处理下启动子活性第34-35页
            3.3.2.2 4℃处理启动子活性第35-36页
            3.3.2.3 37℃处理启动子活性第36-37页
            3.3.2.4 ABA处理启动子活性第37-38页
            3.3.2.5 IAA处理启动子活性第38-39页
            3.3.2.6 PEG处理启动子活性第39-40页
        3.3.3 不同生长阶段中At1g13930启动子活性第40-41页
        3.3.4 At1g13930启动子表达定位第41-43页
    3.4 讨论第43-44页
    3.5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4章 At1g13930对逆境胁迫应答的表型分析第45-57页
    4.1 实验材料第45页
        4.1.1 植物材料第45页
        4.1.2 细菌材料第45页
    4.2 实验方法第45-46页
        4.2.1 培养基中拟南芥芽期胁迫方法第45-46页
        4.2.2 培养基中拟南芥苗期胁迫方法第46页
        4.2.3 土壤中拟南芥苗期胁迫方法第46页
        4.2.4 原核细菌胁迫方法第46页
    4.3 结果分析第46-55页
        4.3.1 正常生长表型第47-48页
        4.3.2 At1g13930对Na Cl胁迫的应答第48-50页
        4.3.3 At1g13930对低温胁迫的应答第50-51页
        4.3.4 At1g13930对高温胁迫的应答第51页
        4.3.5 At1g13930对ABA胁迫的应答第51-52页
        4.3.6 At1g13930对干旱胁迫的应答第52-54页
        4.3.7 At1g13930提高了细菌对逆境胁迫的抗性第54-55页
    4.4 讨论第55-56页
    4.5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5章 At1g13930及相关基因表达的q RT-PCR分析第57-67页
    5.1 实验材料及设备第57页
    5.2 实验方法第57-59页
        5.2.1 植物总RNA提取第57页
        5.2.2 DNase I(RNase Free)消化总RNA第57-58页
        5.2.3 cDNA第一条链合成第58页
        5.2.4 PCR反应第58-59页
        5.2.5 qRT- PCR 反应第59页
    5.3 结果分析第59-65页
        5.3.1 At1g13930共表达基因的筛选及引物特异性检测第59-62页
        5.3.2 At1g13930及相关基因q RT- PCR分析第62-65页
    5.4 讨论第65-66页
    5.5 本章小结第66-67页
结论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75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5-76页
致谢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柑橘抗逆相关基因NAC83、MYB15和COR15a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下一篇:石英光纤的二阶非线性效应的增强及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