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超高危人群认知行为治疗干预效果的研究
中文摘要 | 第2-4页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引言 | 第7-9页 |
第1章 研究对象和方法 | 第9-16页 |
1.1 病例与分组 | 第9-10页 |
1.1.1 研究对象的选取 | 第9-10页 |
1.1.2 实验分组 | 第10页 |
1.2 主要工具及方法 | 第10-16页 |
1.2.1 研究工具 | 第10-11页 |
1.2.2 认知行为治疗的理论与原则 | 第11页 |
1.2.3 研究方法 | 第11-14页 |
1.2.4 临床疗效及不良事件评定 | 第14页 |
1.2.5 数据处理 | 第14-16页 |
第2章 结果 | 第16-19页 |
2.1 一般资料 | 第16页 |
2.2 两组之间PANSS量表评分比较 | 第16-17页 |
2.3 干预组干预前后PANSS分之间比较 | 第17页 |
2.4 两组之间SDSS量表评分比较 | 第17-18页 |
2.5 两组之间MCCB评分比较 | 第18页 |
2.6 干预组干预前后MCCB分之间比较 | 第18-19页 |
第3章讨论 | 第19-21页 |
3.1 精神分裂症超高危人群存在认知功能损害 | 第19页 |
3.2 精神分裂症超高危人群目前的干预方法 | 第19页 |
3.3 本研究的意义 | 第19-21页 |
结论 | 第21-22页 |
参考文献 | 第22-25页 |
综述 | 第25-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0-33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33-34页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34-35页 |
致谢 | 第35-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