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前言 | 第9-10页 |
第一章 光的轨道角动量 | 第10-29页 |
1.1 电磁场中的轨道角动量 | 第10-14页 |
1.2 轨道角动量光的产生 | 第14-20页 |
1.2.1 利用螺旋位相板产生轨道角动量光束 | 第14页 |
1.2.2 计算机生成全息光栅 | 第14-16页 |
1.2.3 利用柱透镜组实现厄米高斯模式到拉盖尔高斯模式的转换 | 第16-19页 |
1.2.4 利用Q板生成角动量光束 | 第19-20页 |
1.3 角动量与物质之间的作用 | 第20-23页 |
1.3.1 光的角动量的观测 | 第20-21页 |
1.3.2 角动量转移机制 | 第21-22页 |
1.3.3 驱动微观物体的光学动量 | 第22页 |
1.3.4 轨道角动量与冷原子的相互作用 | 第22-23页 |
参考文献 | 第23-29页 |
第二章 表面等离子激元 | 第29-48页 |
2.1 表面等离子基元的应用 | 第29-36页 |
2.1.1 局域表面等离激元共振传感器 | 第29-30页 |
2.1.2 疾病治疗 | 第30-31页 |
2.1.3 表面等离激元激光 | 第31-33页 |
2.1.4 表面等离激元光开关器件 | 第33页 |
2.1.5 表面等离激元光逻辑运算 | 第33-34页 |
2.1.6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 | 第34-36页 |
2.2 CD谱和手性结构的探测 | 第36-43页 |
2.2.1 结构手性 | 第36-38页 |
2.2.2 诱导手性 | 第38-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8页 |
第三章 利用角动量光束探测等离子激元诱导分子手性 | 第48-56页 |
3.1 表面等离子激元诱导的角动量光束CD谱探测 | 第48-51页 |
3.2 探测样品对正负轨道角动量光束吸收差 | 第51-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结论 | 第56-5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