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功能材料论文

熔体状态及LiCl掺杂对Bi-Te-Se系热电材料凝固和性能的作用

致谢第7-8页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6-26页
    1.1 引言第16页
    1.2 热电材料基本概述第16-20页
        1.2.1 热电效应基本原理第16-18页
        1.2.2 基本热电输运理论第18-20页
    1.3 Bi_2Te_3热电材料简介第20-23页
        1.3.1 Bi_2Te_3内部结构第20-22页
        1.3.2 n型Bi_2(Te,Se)_3材料制备方法第22-23页
    1.4 熔体结构及热处理第23-25页
        1.4.1 金属的液态结构与性质第23-24页
        1.4.2 熔体热处理第24-25页
    1.5 主要研究意义及内容第25-26页
第二章 实验原理及方法第26-33页
    2.1 实验原料及制备方法第26页
    2.2 电输运性质的测量第26-30页
        2.2.1 测量原理第26-28页
        2.2.2 实验测试设备及步骤第28-30页
    2.3 凝固实验第30-33页
        2.3.1 实验内容第30-31页
        2.3.2 凝固曲线的测量方法第31页
        2.3.3 凝固实验步骤第31-32页
        2.3.4 凝固实验注意事项第32-33页
第三章 Bi-Te-Se系热电材料熔体的电传输性能.温度行为第33-45页
    3.1 引言第33页
    3.2 Bi_2Te_(2.7)Se_(0.3)合金电阻率随温度变化的行为第33-40页
        3.2.1 实验方法第33-34页
        3.2.2 实验结果第34-35页
        3.2.3 结果分析及讨论第35-40页
    3.3 Bi_2Te_(3-x)Se_x(x=0.45,0.6)合金液态电阻率随温度变化的行为第40-43页
        3.3.1 实验方法第40页
        3.3.2 实验结果第40-43页
        3.3.3 结果分析及讨论第43页
    3.4 本章小结第43-45页
第四章 熔体状态对Bi-Te-Se热电材料凝固的影响第45-61页
    4.1 引言第45页
    4.2 Bi_2Te_(2.7)Se_(0.3)合金液固相关性第45-53页
        4.2.1 Bi_2Te_(2.7)Se_(0.3)合金配制及加热规程第45-46页
        4.2.2 熔体状态对Bi_2Te_(2.7)Se_(0.3)合金空冷凝固行为的影响第46-48页
        4.2.3 熔体状态对Bi_2Te_(2.7)Se_(0.3)合金空冷凝固组织的影响第48-51页
        4.2.4 分析与讨论第51-53页
    4.3 Bi_2Te_(3-x)Se_x(x=0.45,0.6)合金液固相关性第53-60页
        4.3.1 Bi_2Te_(3-x)Se_x(x=0.45,0.6)合金配制及加热规程第53-54页
        4.3.2 熔体状态对Bi_2Te_(3-x)Se_x(x=0.45,0.6)合金空冷凝固行为的影响第54-56页
        4.3.3 熔体状态对Bi_2Te_(3-x)Se_x(x=0.45,0.6)合金空冷凝固组织的影响第56-60页
    4.4 本章小结第60-61页
第五章 掺杂和熔体处理对Bi-Te-Se系热电材料性能的影响第61-77页
    5.1 引言第61页
    5.2 LiCl掺杂对熔炼法制备的Bi_2Te_(2.7)Se_(0.3)热电性能的影响第61-64页
        5.2.1 Bi_2Te_(2.7)Se_(0.3)+xwt.%LiCl合金制备第61-62页
        5.2.2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62-64页
    5.3 熔体状态对N型Bi_2Te_(3-x)Se_x合金热电性能的影响第64-73页
        5.3.1 实验方法第64-65页
        5.3.2 Bi_2Te_(2.7)Se_(0.3)合金热电性能结果与分析第65-69页
        5.3.3 Bi_2Te_(2.55)Se_(0.45)合金热电性能结果与分析第69-71页
        5.3.4 Bi_2Te_(2.4)Se_(0.6)合金热电性能结果与分析第71-73页
    5.4 熔体状态对Bi_2Te_(3-x)Se_x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第73-76页
        5.4.1 硬度测量原理及方法第73-74页
        5.4.2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74-76页
    5.5 本章小结第76-77页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第77-80页
    6.1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结论第77-78页
    6.2 本文创新之处第78页
    6.3 尚需解决的问题第78-80页
参考文献第80-8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第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矿物掺合料对玻化微珠保温材料性能的影响
下一篇:SnO2、TiO2纳米阵列结构及其场致电子发射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