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9页 |
1.1 课题背景 | 第10-11页 |
1.2 锂空气电池简介 | 第11-17页 |
1.2.1 水体系锂空气电池 | 第11-12页 |
1.2.2 混合体系锂空气电池 | 第12-13页 |
1.2.3 全固态锂空气电池 | 第13页 |
1.2.4 有机体系锂空气电池 | 第13-17页 |
1.2.5 有机体系锂空气电池存在问题 | 第17页 |
1.3 锂空气电池反应机理 | 第17-23页 |
1.3.1 Li_2O_2形成机理 | 第17-19页 |
1.3.2 Li_2O_2形貌影响因素 | 第19-22页 |
1.3.3 Li_2O_2充电氧化分解机理 | 第22-23页 |
1.4 锂空气电池正极催化剂研究进展 | 第23-27页 |
1.4.1 碳材料 | 第24-25页 |
1.4.2 贵金属 | 第25页 |
1.4.3 过渡金属及其氧化物 | 第25-26页 |
1.4.4 液体催化剂 | 第26-27页 |
1.5 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衍生物在电化学中应用 | 第27-28页 |
1.6 课题设计思路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28-29页 |
第2章 实验药品和实验研究方法 | 第29-33页 |
2.1 实验药品和实验仪器 | 第29-30页 |
2.1.1 实验药品 | 第29页 |
2.1.2 实验仪器 | 第29-30页 |
2.2 物化性能表征方法 | 第30-31页 |
2.2.1 X射线衍射 | 第30页 |
2.2.2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 | 第30-31页 |
2.2.3 透射电子显微镜 | 第31页 |
2.2.4 N_2吸脱附测试 | 第31页 |
2.2.5 电极材料电解液浸润性测试 | 第31页 |
2.2.6 X射线能量色散能谱仪 | 第31页 |
2.3 锂空气电池的组装和测试 | 第31-33页 |
2.3.1 正极片制备 | 第31-32页 |
2.3.2 电池的组装 | 第32页 |
2.3.3 电池性能的测试 | 第32-33页 |
第3章 基于ZnCo-ZIF衍生物Co@NCNT/P锂空气电池正极催化剂研究 | 第33-47页 |
3.1 引言 | 第33页 |
3.2 催化剂的制备和表征 | 第33-38页 |
3.2.1 ZnCo-ZIF前驱体与Co@NCNT/P的制备 | 第33-34页 |
3.2.2 ZnCo-ZIF和Co@NCNT/P材料结构和组成表征 | 第34-38页 |
3.3 Co@NCNT/P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38-43页 |
3.3.1 Co@NCNT/P放电性能研究 | 第38-39页 |
3.3.2 Co@NCNT/P与CNT充放电倍率性能 | 第39-40页 |
3.3.3 Co@NCNT/P与CNT的循环性能 | 第40-41页 |
3.3.4 长循环后电极形貌 | 第41-42页 |
3.3.5 交流阻抗测试和循环伏安测试 | 第42-43页 |
3.4 Co@NCNT/P催化剂催化机理分析 | 第43-4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4章 基于Co-ZIF衍生物与木材衍生物锂空气电池正极研究 | 第47-65页 |
4.1 引言 | 第47页 |
4.2 木材碳化衍生物负载Co_3O_4/C复合材料制备 | 第47-48页 |
4.2.1 木材碳化衍生物的制备 | 第47-48页 |
4.2.2 Wood-D/Co_3O_4/C和Co_3O_4/C制备 | 第48页 |
4.3 电极材料结构和组成表征 | 第48-57页 |
4.3.1 Wood-D的结构和组成表征 | 第48-51页 |
4.3.2 Co-ZIF及其衍生物表征 | 第51-53页 |
4.3.3 Wood-D/Co-ZIF和Wood-D/Co_3O_4/C物化性质表征 | 第53-57页 |
4.4 电化学性能表征 | 第57-64页 |
4.4.1 不限容放电测试及产物表征 | 第57-59页 |
4.4.2 倍率性能的测试 | 第59-60页 |
4.4.3 Wood-D/Co_3O_4/C高倍率限容循环性能测试 | 第60-62页 |
4.4.4 循环伏安和交流阻抗测试 | 第62页 |
4.4.5 Wood-D/Co_3O_4/C放电曲线电压滞后现象分析 | 第62-6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结论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81页 |
攻读硕士学位论文期间发表论文及其他成果 | 第81-83页 |
致谢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