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菌丝球构建好氧颗粒污泥系统及其流态模拟初探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1-22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2 好氧颗粒污泥的研究现状第12-14页
        1.2.1 好氧颗粒污泥的发现第12页
        1.2.2 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机理第12-13页
        1.2.3 好氧颗粒污泥形成的影响因素第13页
        1.2.4 剪切力对好氧颗粒污泥形成影响第13页
        1.2.5 载体填料对好氧颗粒污泥形成影响第13-14页
    1.3 菌丝球的研究现状第14-17页
        1.3.1 菌丝球的形成机理第15页
        1.3.2 菌丝球生长的影响因素第15-16页
        1.3.3 菌丝球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第16-17页
    1.4 计算流体力学研究现状第17-19页
        1.4.1 CFD在活性污泥工艺系统中的应用第17-18页
        1.4.2 CFD在好氧颗粒污泥中的应用第18-19页
        1.4.3 CFD-传质模型相结合模拟研究进展第19页
    1.5 研究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第19-22页
        1.5.1 目的与意义第19-20页
        1.5.2 主要内容第20-22页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22-32页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22-24页
        2.1.1 实验仪器第22页
        2.1.2 实验材料第22-24页
    2.2 分析检测方法第24-27页
        2.2.1 菌丝球性能参数表征第24-25页
        2.2.2 表面结构表征第25页
        2.2.3 附着性的测定第25页
        2.2.4 疏水性的测定第25-26页
        2.2.5 水力学参数第26页
        2.2.6 水质指标检测第26-27页
    2.3 试验方法第27-32页
        2.3.1 菌丝球生长培养基第27页
        2.3.2 试验用水第27-28页
        2.3.3 试验污泥第28页
        2.3.4 菌丝球的制备第28页
        2.3.5 菌丝球快速扩培试验方法第28-29页
        2.3.6 人工好氧颗粒污泥构建方法第29页
        2.3.7 试验装置与运行第29-31页
        2.3.8 CFD模型第31-32页
第3章 菌丝球快速扩培条件及其特性第32-43页
    3.1 引言第32页
    3.2 菌丝球快速扩培影响因素第32-40页
        3.2.1 不同孢子悬液保存时间对菌丝球快速扩培的影响第32-33页
        3.2.2 培养基初始pH值对菌丝球快速扩培的影响第33-35页
        3.2.3 不同碳源配比对菌丝球快速扩培的影响第35-37页
        3.2.4 接种量对菌丝球快速扩培的影响第37-38页
        3.2.5 金属元素对菌丝球快速扩培的影响第38-40页
    3.3 菌丝球载体特性第40-41页
        3.3.1 菌丝球生长曲线第40页
        3.3.2 菌丝球沉降性能第40-41页
    3.4 菌丝球表面形态测定第41-42页
    3.5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4章 人工构建好氧颗粒污泥方法及其特性第43-53页
    4.1 引言第43页
    4.2 人工构建好氧颗粒污泥方法第43-46页
        4.2.1 共同培养法第43-45页
        4.2.2 吸附法第45-46页
    4.3 共同培养法与吸附法培养人工颗粒污泥效果比较第46-51页
        4.3.1 疏水性比较第46-47页
        4.3.2 附着性比较第47-48页
        4.3.3 完整性系数比较第48-50页
        4.3.4 生物量比较第50-51页
    4.4 人工颗粒污泥表征第51-52页
    4.5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第5章 好氧颗粒污泥系统中CFD模拟分析第53-75页
    5.1 引言第53页
    5.2 反应器实际运行效果第53-63页
        5.2.1 反应器启动运行第53-55页
        5.2.2 反应器运行效能分析第55-58页
        5.2.3 反应器中颗粒性能分析第58-61页
        5.2.4 好氧颗粒污泥表面形态分析第61-63页
    5.3 CFD模拟第63-69页
        5.3.1 数值模拟步骤第63页
        5.3.2 网格划分第63-66页
        5.3.3 边界条件第66-67页
        5.3.4 流态识别及模型选择第67-69页
    5.4 结果比较第69-74页
        5.4.1 数值模拟气相体积分数和实际运行模型比较第69-71页
        5.4.2 速度图第71-73页
        5.4.3 压力变化比较第73-74页
    5.5 本章小结第74-75页
结论第75-77页
参考文献第77-84页
致谢第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氧化铜非自由基活化过硫酸盐氧化有机微污染物及无机碘离子
下一篇:不同表面官能团的石墨烯量子点在水中迁移转化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