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3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1-13页 |
2 APF的工作原理及主电路参数设计 | 第13-25页 |
2.1 APF的基本工作原理 | 第13-17页 |
2.1.1 APF的分类 | 第13-14页 |
2.1.2 APF的基本电路理论及数学模型设计 | 第14-17页 |
2.2 基于瞬时无功功率理论的谐波电流检测法 | 第17-22页 |
2.2.1 基于瞬时无功功率的理论分析 | 第17-19页 |
2.2.2 几种基于瞬时无功功率理论的谐波电流检测法 | 第19-22页 |
2.3 APF主电路的参数设计 | 第22-24页 |
2.3.1 直流侧电压值的设计与选择 | 第22-23页 |
2.3.2 直流侧电容值的设计与选择 | 第23页 |
2.3.3 交流侧电感值的设计与选择 | 第23-24页 |
2.4 小结 | 第24-25页 |
3 APF直流侧电压启动控制优化策略研究 | 第25-41页 |
3.1 直流侧电压启动理论分析 | 第25-29页 |
3.1.1 基于对称分量法的计算 | 第25-27页 |
3.1.2 基于瞬时能量法的计算 | 第27-29页 |
3.2 直流侧电压的时间最优启动控制研究 | 第29-34页 |
3.2.1 基于Bang-Bang算法的时间最优控制理论分析 | 第29-31页 |
3.2.2 Bang-Bang控制在直流侧电压启动优化设计 | 第31-34页 |
3.3 基于偏差阀值切换的Bang-Bang模糊PI控制器设计 | 第34-38页 |
3.3.1 自适应模糊PI控制理论基础 | 第34-36页 |
3.3.2 直流侧电压时间最优模糊PI启动设计分析 | 第36-38页 |
3.4 基于直流侧电压模糊规则切换的时间最优模糊PI算法启动设计 | 第38-40页 |
3.5 小结 | 第40-41页 |
4 APF交流侧电感电流启动控制优化策略研究 | 第41-51页 |
4.1 时间最优目标函数的建立 | 第41-42页 |
4.2 交流侧电感电流启动理论分析 | 第42-44页 |
4.3 基于前馈解耦逐步增压的抗启动冲击电流分析 | 第44-48页 |
4.4 基于双环分段启动控制策略对比分析 | 第48-50页 |
4.5 小结 | 第50-51页 |
5 系统仿真验证 | 第51-66页 |
5.1 一般三相并联型APF仿真模型的搭建 | 第51-53页 |
5.2 几种并网软启动的方法 | 第53-54页 |
5.3 直流侧电压并网抑制冲击算法的仿真验证与分析 | 第54-59页 |
5.4 交流侧电感电流并网抑制冲击算法的仿真验证与分析 | 第59-63页 |
5.5 电容电感值对系统并网启动影响的仿真验证与分析 | 第63-65页 |
5.6 小结 | 第65-66页 |
结论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