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药学论文--药物基础科学论文--药物化学论文

二芳基甲基哌嗪类阿片受体混合激动剂的构效关系与优化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符号说明第14-18页
第一章 :前言第18-42页
    1.1 δ阿片受体选择性药物第18-21页
        1.1.1 BW373U86类δ受体药物第19-20页
        1.1.2 吗啡喃类δ受体药物第20-21页
        1.1.3 其他结构类型δ受体药物第21页
    1.2 κ阿片受体选择性药物第21-24页
        1.2.1 芳基乙酰胺类κ受体药物第22-23页
        1.2.2 吗啡喃类κ受体药物第23页
        1.2.3 4-苯基哌啶类κ受体药物第23-24页
        1.2.4 胺甲基苯氧基苯甲酰胺类κ受体药物第24页
        1.2.5 其它κ阿片受体药物第24页
    1.3 ORL1受体选择性药物第24-26页
        1.3.1 苯并咪唑酮类ORL1受体药物第24-25页
        1.3.2 4-芳基哌啶类ORL1受体药物第25页
        1.3.3 1,3,8-三氮杂螺癸酮类ORL1受体药物第25页
        1.3.4 N-二苯甲基莨菪碱类ORL1受体药物第25-26页
        1.3.5 4-氨基喹啉类ORL1受体药物第26页
    1.4 μ阿片受体选择性药物第26-27页
    1.5 混合型阿片受体药物第27-29页
        1.5.1 二芳基甲基哌嗪类混合型阿片受体药物第27页
        1.5.2 吗啡喃类混合型阿片受体药物第27-28页
        1.5.3 苯基咪唑类混合型阿片受体药物第28页
        1.5.4 吲哚类混合型阿片受体药物第28页
        1.5.5 混合型阿片药物轭合物第28-29页
    1.6 偏向性阿片受体药物第29-31页
        1.6.1 μ阿片受体偏向性药物第29-30页
        1.6.2 κ阿片受体偏向性药物第30-31页
    1.7 结论与展望第31页
    1.8 课题设计:二芳基甲基哌嗪类阿片药物的构效关系与优化研究第31-33页
    参考文献第33-42页
第二章 :二芳基甲基哌嗪激动剂δ受体活性优化分析第42-56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43-47页
        2.1.1 数据准备第43-46页
        2.1.2 结构叠合第46页
        2.1.3 CoMFA和CoMSIA模型的构建第46-47页
        2.1.4 3D-QSAR模型的偏最小二乘法分析第47页
    2.2 结果与讨论第47-53页
        2.2.1 CoMFA和CoMSIA模型分析第47-48页
        2.2.2 CoMFA和CoMSIA模型预测第48-51页
        2.2.3 CoMFA和CoMSIA模型势能图分析第51-53页
    2.3 小结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56页
第三章 :阿片受体亚型激活状态三维结构的同源模建第56-74页
    3.1 阿片受体的结构研究第56-59页
        3.1.1 二级结构第56页
        3.1.2 三维结构第56-58页
        3.1.3 基于结构的药物设计第58-59页
    3.2 材料与方法第59-61页
        3.2.1 δ受体同源模型的构建第59-60页
        3.2.2 μ受体同源模型的构建第60页
        3.2.3 κ受体同源模型的构建第60-61页
        3.2.4 模建三个阿片受体亚型的进一步优化第61页
        3.2.5 模型评估第61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61-71页
        3.3.1 δ受体同源模型第61-62页
        3.3.2 μ受体同源模型第62-63页
        3.3.3 κ受体同源模型第63-64页
        3.3.4 模型评估第64-71页
    3.4 小结第71-72页
    参考文献第72-74页
第四章 :二芳基甲基哌嗪激动剂与三种亚型阿片受体受体相互作用关系分析第74-87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75-77页
        4.1.1 分子对接的化合物第75页
        4.1.2 靶标蛋白的选择第75页
        4.1.3 活性位点的分析第75-76页
        4.1.4 分子对接材料准备第76页
        4.1.5 对接方法第76-77页
    4.2 靶标蛋白与小分子化合物的分子对接第77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77-82页
        4.3.1 BW373U86与阿片受体三种亚型的对接结果分析第78-80页
        4.3.2 DPI-3290与阿片受体三种亚型的对接结果分析第80-82页
    4.4 二芳基甲基哌嗪类阿片受体混合激动剂的构效关系分析与药物设计第82-85页
        4.4.1 药物构效关系的分析第82-84页
        4.4.2 二芳基甲基哌嗪类阿片受体混合激动剂的设计第84-85页
    4.5 小结第85-86页
    参考文献第86-87页
第五章 :DPI-3290衍生物药物代谢动力学性质分析、毒理学性质分析和构效关系分析第87-101页
    5.1 DPI-3290衍生物药物代谢动力学性质和毒理学性质分析第87-90页
        5.1.1 研究方法第87-88页
        5.1.2 ADMET预测结果分析第88-90页
    5.2 DPI-3290衍生物构效关系分析第90-100页
        5.2.1 对接材料第90-91页
        5.2.2 对接方法第91页
        5.2.3 对接结果分析第91-100页
    参考文献第100-101页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第101-103页
    6.1 总结第101-102页
    6.2 展望第102-103页
硕士期间发表和待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03-104页
致谢第104页

论文共10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多参数高内涵筛选的早期药物肝毒性研究
下一篇:羧甲基-β-环糊精接枝壳聚糖离子交联纳米药物载体及胰岛素/载体的口服降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