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9-16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10-13页 |
一、国内外“吃播”视频相关内容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二、短视频平台与用户生成内容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第三节 研究的目标、内容与主体 | 第13-14页 |
第四节 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 第14-16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14页 |
二、创新之处 | 第14-16页 |
第一章 “吃播”的发展历史和发展现状 | 第16-25页 |
第一节 吃播的定义和发展背景 | 第16-17页 |
第二节 “吃播”视频平台介绍与技术满足 | 第17-21页 |
第三节 “吃播”视频的研究分类 | 第21-22页 |
一、按照“吃播”视频的播放形式分类 | 第21-22页 |
二、按照“吃播”视频的播送内容分类 | 第22页 |
第四节 吃播主体介绍 | 第22-25页 |
第二章 视觉体验下的“吃播”文化现象成因 | 第25-32页 |
第一节 “食物色情”是培植“吃播”产生的土壤 | 第25-26页 |
第二节 心理因素催生“吃播”需求 | 第26-29页 |
一、猎奇心理需求获取点击人气 | 第26-27页 |
二、陪伴心理需求形成固定粉丝受众 | 第27-28页 |
三、自我确认效用形成吃饭播送的良性互动 | 第28-29页 |
四、仪式感弥补心理缺失 | 第29页 |
第三节 网络平台突破时空限制提供技术支持 | 第29-30页 |
一、短视频平台交互性强实现直播与粉丝的零距离沟通 | 第29-30页 |
二、短视频平台的准入门槛低,受众面广,影响力大 | 第30页 |
第四节 商业暴利推动“吃播”迅速成长 | 第30-32页 |
第三章 “吃播热”现象传播要素分析 | 第32-41页 |
第一节 “吃播”视频的传播要素特性分析 | 第32-35页 |
一、声音特质:传递愉悦饮食精神 | 第32-33页 |
二、画面特质:视觉冲击满足“食欲” | 第33-34页 |
三、语言特质:交流互动实现情感沟通 | 第34页 |
四、反“常规”特质:情感解放获得精神满足 | 第34-35页 |
第二节 “吃播”主播镜头行为传递饮食符号 | 第35-36页 |
第三节 “吃播”符号的结构系统分析 | 第36-38页 |
一、恪守或突破饮食禁忌,形成自我标签 | 第36-37页 |
二、独特口味形成吃播独一无二的身份代码 | 第37页 |
三、用餐仪式感弥补心理空虚 | 第37-38页 |
四、打破传统,用餐礼仪无限弱化 | 第38页 |
第四节 “吃播”视频的个性化要素向共性化模式转变 | 第38-41页 |
一、吃播放送的个性化形成因素 | 第38-39页 |
二、吃播放送的程式化转变 | 第39-41页 |
第四章 UGC时代“吃播”的主播分析 | 第41-47页 |
第一节 短视频平台“吃播”主播的内容生产模式 | 第41-43页 |
一、表达模式 | 第42页 |
二、互动模式 | 第42页 |
三、引导模式 | 第42-43页 |
四、交叉模式 | 第43页 |
第二节 打破“播”与“收”壁垒——人人都是吃播主播 | 第43-44页 |
第三节 “迎合”还是“对抗” ——草根主播走红之路的探索与挣扎 | 第44-47页 |
第五章 吃播行为的失范与治理 | 第47-53页 |
第一节 短视频平台中的吃播行为失范 | 第47-51页 |
一、越界“吃播”的触红线行为 | 第47-48页 |
二、吃播主播的低龄人群行为失控 | 第48-49页 |
三、互动的秽语化表达成为吃播主播的终极挑战 | 第49-51页 |
第二节 短视频平台中的吃播失范行为治理对策 | 第51-53页 |
一、加强网络监管,严格杜绝“擦边球”触红线行为 | 第51页 |
二、实名准入用户规范短视频拍摄和使用行为 | 第51-52页 |
三、积极引导,通过吃播弘扬饮食文化正能量 | 第52页 |
四、尽快出台短视频吃播相关规范,将“越界”行为扼杀在摇篮中 | 第52-53页 |
结语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