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绪论 | 第6-11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6-7页 |
二、以三地学校的调研为例对教学现状及问题的概括 | 第7-10页 |
1. 教学大纲目标不明确 | 第9页 |
2. 缺少高素质、高学历的器乐教师 | 第9页 |
3. 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缺少科学性 | 第9页 |
4. 课程内容尚未建立起较完整的民族器乐艺术教育教学体系 | 第9-10页 |
三、综合性院校音乐专业器乐教师特殊性构成研究的方式与方法 | 第10-11页 |
1. 研究方式 | 第10-11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第一章 综合性院校音乐专业器乐教师基础知识、素质及能力构成 | 第11-21页 |
第一节 综合性院校教师的基本素质、素养及能力构成 | 第12-13页 |
一、高尚的思想品德素质 | 第12页 |
二、精湛深厚的专业素养 | 第12-13页 |
三、学科的创新能力 | 第13页 |
四、良好的意志品质 | 第13页 |
第二节 综合性院校音乐专业器乐教师“基础知识”、“基本素质修养”和“基本技能”构成 | 第13-21页 |
一、扎实的专业技术、技巧、技能 | 第14-16页 |
二、“真、善、美”综合的复合的教学能力 | 第16-17页 |
三、一定的跨专业跨学科的学习研究能力 | 第17-21页 |
第二章 综合性院校器乐教师特殊性的比较研究 | 第21-29页 |
第一节 音乐的特殊性 | 第21-23页 |
一、音乐物质材料的特殊性 | 第21-22页 |
二、音乐创作过程的特殊性 | 第22-23页 |
三、音乐社会作用的特殊性 | 第23页 |
第二节 器乐专业教师与其他相关专业教师的比较 | 第23-29页 |
一、与声乐专业及教师的比较 | 第23-28页 |
二、与作曲专业及教师的比较 | 第28-29页 |
第三章 研究综合性院校器乐教师特殊性构成价值与意义 | 第29-38页 |
第一节 特殊性构成研究的意义 | 第29-32页 |
一、社会交往意义 | 第29-30页 |
二、文化传承意义 | 第30-32页 |
第二节 特殊性构成研究的价值 | 第32-38页 |
一、以理想、成功演奏为范本的作品解读与演奏阐释的“说美”价值 | 第32-34页 |
二、以理性标准为指导的“奏美”价值 | 第34-36页 |
三、器乐教学构成的“审美”价值 | 第36-38页 |
结束语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目录 | 第43-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