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寒冷区低能耗住宅节能优化与节能管理研究
|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1 绪论 | 第9-15页 |
| 1.1 课题来源 | 第9页 |
| 1.2 研究背景 | 第9页 |
| 1.3 国内外低能耗建筑研究概况 | 第9-11页 |
| 1.3.1 国外低能耗建筑研究概况 | 第9-10页 |
| 1.3.2 国内低能耗建筑研究概况 | 第10-11页 |
| 1.4 存在的问题 | 第11-12页 |
| 1.5 论文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第12-13页 |
| 1.5.1 论文研究的内容 | 第12页 |
| 1.5.2 论文研究的方法 | 第12-13页 |
| 1.5.3 技术路线 | 第13页 |
| 1.6 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3-14页 |
| 1.7 本章小结 | 第14-15页 |
| 2 建筑节能优化与节能管理理论综述 | 第15-19页 |
| 2.1 建筑节能优化概述 | 第15-17页 |
| 2.1.1 外围护结构设计理论 | 第15-17页 |
| 2.1.2 非均衡采暖理论 | 第17页 |
| 2.2 低能耗住宅全过程节能管理理论 | 第17-18页 |
| 2.3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 3 内蒙古寒冷区某普通住宅模型建立 | 第19-27页 |
| 3.1 建筑热工设计分区以及内蒙古地区气象条件 | 第19-21页 |
| 3.2 住宅建筑模型的建立 | 第21-22页 |
| 3.3 气象参数设定 | 第22页 |
| 3.4 各功能房间内部热扰参数设定 | 第22-25页 |
| 3.5 通风方式设定 | 第25页 |
| 3.6 系统设定 | 第25-26页 |
| 3.7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 4 围护结构优化与均衡采暖能耗计算分析 | 第27-53页 |
| 4.1 外墙节能优化模拟 | 第27-32页 |
| 4.1.1 北墙不同保温材料对室内温度和能耗影响 | 第27-29页 |
| 4.1.2 东墙不同保温材料对室内温度和能耗影响 | 第29-31页 |
| 4.1.3 西墙不同保温材料对室内温度和能耗影响 | 第31-32页 |
| 4.2 保温层经济厚度确定 | 第32-42页 |
| 4.2.1 保温层经济厚度计算方法 | 第32-34页 |
| 4.2.2 北墙保温层经济厚度确定 | 第34-36页 |
| 4.2.3 东墙保温层经济厚度确定 | 第36-39页 |
| 4.2.4 西墙保温层经济厚度确定 | 第39-42页 |
| 4.3 低能耗建筑模型围护结构参数设定 | 第42-43页 |
| 4.4 各房间自然室温模拟结果与分析 | 第43-52页 |
| 4.4.1 一层各功能房间自然室温模拟结果与分析 | 第43-45页 |
| 4.4.2 二层各功能房间自然室温模拟结果与分析 | 第45-47页 |
| 4.4.3 三层各功能房间自然室温模拟结果与分析 | 第47-48页 |
| 4.4.4 四层各功能房间自然室温模拟结果与分析 | 第48-49页 |
| 4.4.5 五层各功能房间自然室温模拟结果与分析 | 第49-51页 |
| 4.4.6 六层各功能房间自然室温模拟结果与分析 | 第51-52页 |
| 4.5 均衡采暖建筑热负荷模拟结果与分析 | 第52页 |
| 4.6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 5 模拟结果优化与对比分析 | 第53-64页 |
| 5.1 非均衡采暖各房间参数优化 | 第53-61页 |
| 5.1.1 非均衡采暖一层各功能房间参数优化 | 第53-54页 |
| 5.1.2 非均衡采暖二层各功能房间参数优化 | 第54-56页 |
| 5.1.3 非均衡采暖三层各功能房间参数优化 | 第56-57页 |
| 5.1.4 非均衡采暖四层各功能房间参数优化 | 第57-59页 |
| 5.1.5 非均衡采暖五层各功能房间参数优化 | 第59-60页 |
| 5.1.6 非均衡采暖六层各功能房间参数优化 | 第60-61页 |
| 5.2 非均衡采暖建筑热负荷模拟结果 | 第61-62页 |
| 5.3 非均衡采暖与均衡采暖热负荷对比分析 | 第62-63页 |
| 5.4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 6 低能耗住宅全过程节能管理研究 | 第64-68页 |
| 6.1 投资决策阶段 | 第64页 |
| 6.2 规划设计阶段 | 第64-65页 |
| 6.3 工程施工与竣工验收阶段 | 第65-67页 |
| 6.3.1 建筑材料获取阶段 | 第65-66页 |
| 6.3.2 施工阶段 | 第66页 |
| 6.3.3 竣工验收阶段 | 第66-67页 |
| 6.4 日常运行与维修阶段 | 第67页 |
| 6.5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 结论 | 第68-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73-74页 |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