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0页 |
1.1 引言 | 第11-12页 |
1.2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发展历程 | 第12-13页 |
1.3 传统抗震设计与基于性能抗震设计的比较 | 第13-18页 |
1.3.1 传统抗震设计方法 | 第13-16页 |
1.3.2 基于性能抗震设计思想 | 第16页 |
1.3.3 常规设计与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计算方法比较 | 第16-18页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18-20页 |
第二章 结构抗震性能评估的分析软件 | 第20-33页 |
2.1 单元模拟 | 第20-27页 |
2.1.1 梁柱单元模拟 | 第20-25页 |
2.1.2 墙单元模拟 | 第25-27页 |
2.1.3 梁墙连接模拟 | 第27页 |
2.2 本构关系 | 第27-30页 |
2.2.1 混凝土本构关系 | 第27-29页 |
2.2.2 钢筋本构关系 | 第29-30页 |
2.3 前后处理平台介绍 | 第30-3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常规框架-剪力墙结构基于构件变形的抗震性能评估方法 | 第33-42页 |
3.1 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的划分 | 第33-34页 |
3.2 钢筋混凝土构件变形性能指标 | 第34-39页 |
3.2.1 梁构件的变形限值 | 第35-37页 |
3.2.2 柱构件的变形限值 | 第37-38页 |
3.2.3 剪力墙构件的变形限值 | 第38-39页 |
3.3 构件性能状态评估流程 | 第39-4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四章 常规框架-剪力墙结构模型设计 | 第42-58页 |
4.1 小震作用下模型弹性分析 | 第42-46页 |
4.1.1 结构模型设计要求 | 第42-44页 |
4.1.2 弹性计算结果 | 第44-46页 |
4.2 地震波选取 | 第46-50页 |
4.3 PERFORM-3D时程分析 | 第50-57页 |
4.3.1 模型验证 | 第50-54页 |
4.3.2 大震下框架-剪力墙结构内力分析 | 第54-5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五章 常规框架-剪力墙结构安全性能评估 | 第58-102页 |
5.1 结构安全性能判定原则 | 第58-62页 |
5.2 常规框架-剪力墙结构安全性判定 | 第62-96页 |
5.2.1 地震波对结构安全性能判断的影响 | 第62-77页 |
5.2.2 结构层间位移角分析 | 第77-82页 |
5.2.3 构件抗震性能评估 | 第82-95页 |
5.2.4 结构安全性能判断 | 第95-96页 |
5.3 框架-剪力墙结构安全储备能力研究 | 第96-100页 |
5.3.1 增量动力分析理论 | 第96-97页 |
5.3.2 常规框架-剪力墙结构抗倒塌安全储备研究 | 第97-10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00-102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102-104页 |
参考文献 | 第104-109页 |
附录 | 第109-11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13-114页 |
致谢 | 第114-115页 |
附件 | 第11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