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0-21页 |
1.1 概述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1-18页 |
1.2.1 湖泊沉积物有机磷表征方法研究 | 第11-16页 |
1.2.2 湖泊沉积物有机磷与环境间关系研究 | 第16-18页 |
1.3 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18-21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19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第2章 研究区概况及研究方法 | 第21-28页 |
2.1 研究区域概况 | 第21-22页 |
2.2 样品采集及采样点布设 | 第22-23页 |
2.2.1 样品采集 | 第22页 |
2.2.2 洞庭湖采样点布设 | 第22-23页 |
2.2.3 洱海采样点布设 | 第23页 |
2.3 湖泊沉积物有机磷表征方法 | 第23-27页 |
2.3.1 湖泊沉积物理化参数分析 | 第23-24页 |
2.3.2 湖泊沉积物FT-IR分析 | 第24页 |
2.3.3 湖泊沉积物31P-NMR分析 | 第24-25页 |
2.3.4 湖泊沉积物UV-Vis分析 | 第25页 |
2.3.5 湖泊沉积物有机磷分级提取分析 | 第25页 |
2.3.6 湖泊沉积物有机磷酶水解分析 | 第25-27页 |
2.4 统计分析 | 第27-28页 |
第3章 洱海表层沉积物有机磷特征及环境指示 | 第28-52页 |
3.1 洱海表层沉积物有机磷形态特征 | 第28-30页 |
3.2 洱海表层沉积物有机磷酶解特征 | 第30-32页 |
3.3 洱海表层沉积物结构特征 | 第32-38页 |
3.3.1 洱海沉积物有机磷31P-NMR空间变化特征 | 第32-36页 |
3.3.2 洱海沉积物有机磷FT-IR空间变化特征 | 第36-38页 |
3.4 洱海表层沉积物紫外特征 | 第38-41页 |
3.5 洱海沉积物有机磷特征综合分析 | 第41-45页 |
3.6 洱海沉积物有机磷组成与环境因子关系 | 第45-50页 |
3.6.1 洱海沉积物有机磷组成与TLI关系 | 第45-47页 |
3.6.2 洱海沉积物有机磷组成与环境因子关系 | 第47-50页 |
3.7 小结 | 第50-52页 |
第4章 洞庭湖表层沉积物有机磷特征及环境指示 | 第52-70页 |
4.1 洞庭湖表层沉积物TP、TOP、EDTA-OP空间变化特征 | 第52-54页 |
4.2 洞庭湖表层沉积物31P-NMR空间变化特征 | 第54-58页 |
4.3 洞庭湖表层沉积物UV-Vis空间变化特征 | 第58-61页 |
4.4 洞庭湖表层沉积物FT-IR空间变化特征 | 第61-62页 |
4.5 洞庭湖表层沉积物机磷特征综合分析 | 第62-65页 |
4.6 洞庭湖沉积物有机磷组成与环境因子关系 | 第65-68页 |
4.6.1 洞庭湖沉积物有机磷组成与TLI关系 | 第65-66页 |
4.6.2 洞庭湖沉积物有机磷组成与环境因子关系 | 第66-68页 |
4.7 小结 | 第68-70页 |
第5章 洱海与洞庭湖表层沉积物有机磷差异分析 | 第70-75页 |
5.1 UV-Vis对比分析洞庭湖与洱海沉积物有机磷含量差异 | 第70-71页 |
5.2 ~(31)P-NMR对比分析洞庭湖与洱海沉积物有机磷差异 | 第71-73页 |
5.3 洞庭湖与洱海水体TP及TLI对比分析及与沉积物有机磷关系 | 第73-74页 |
5.4 小结 | 第74-75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5-78页 |
6.1 结论 | 第75-76页 |
6.2 问题与展望 | 第76-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