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保护管理论文--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论文--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论文

从“环境威权主义”到“环境民主”:新加坡生态环境建设经验探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1页
    一、研究缘由第10-12页
    二、研究现状第12-19页
        (一) 新加坡重视生态环境建设背景第12-13页
        (二) 新加坡生态环境建设发展历程第13-14页
        (三) 新加坡生态环境建设主要经验第14-17页
        (四) “环境民主”与“环境威权主义第17-19页
    三、核心概念第19-20页
        (一) 环境民主第19页
        (二) 环境威权主义第19-20页
    四、研究思路第20-21页
        (一) 分析框架第20页
        (二) 研究方法第20-21页
第二章 20世纪60至90年代:打造“花园城市”第21-35页
    一、新加坡打造“花园城市”的背景第21-24页
        (一) 自身条件:自然资源的短缺和环境状况的堪忧第21-22页
        (二) 经济发展:经济的百废待兴和环境的经济价值第22页
        (三) 政治精英:政治强人的高瞻远瞩第22-23页
        (四) 国外经验: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第23-24页
    二、新加坡打造“花园城市”的举措第24-31页
        (一) 重视规划第24-26页
        (二) 环境立法第26-27页
        (三) 严格执法第27-28页
        (四) 设置机构第28-31页
    三、新加坡打造“花园城市”的特点第31-35页
        (一) 环境威权主义的运用:早期“运动式”治理的本质第31-32页
        (二) 环境威权主义的手段:政府主导下的环境政策制定方式第32-33页
        (三) 威权主义国家的合法性需求:实用主义导向下的环境政策理念第33-35页
第三章 新世纪以来:迈向“花园中的城市”第35-43页
    一、新加坡迈向“花园中的城市”的背景第35-36页
        (一) 新世纪新挑战第35-36页
        (二) 邻国的潜在影响第36页
    二、新加坡迈向“花园中的城市”的举措第36-41页
        (一) 出台《新加坡绿色计划2012》和《可持续新加坡蓝图》第37-38页
        (二) 动员国民参与,鼓励环保非政府组织发展第38-39页
        (三) 加强区域和双边合作,参与国际环境问题合作第39-41页
    三、新加坡迈向“花园中的城市”的特点第41-43页
        (一) 环境民主的公众参与性:重视发挥国民参与的能动作用第41-42页
        (二) 环境民主的主体多元性:强调环境保护非政府组织的参与第42-43页
第四章 新加坡生态环境建设经验第43-47页
    一、由政府单一主体到政府、国民、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第43-44页
    二、从“环境威权主义”到“环境民主”第44-47页
结语第47-49页
参考文献第49-52页
致谢第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碳纳米点在WO3基Z型异质结制备及应用中的作用研究
下一篇:湖泊沉积物有机磷特征及环境指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