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国民经济管理论文--生产行业管理论文

广州市黄埔区“单列式”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5页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第13-15页
        1.1.1 选题背景第13-14页
        1.1.2 选题意义第14-15页
    1.2 文献综述第15-20页
        1.2.1 国外研究综述第15-17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7-19页
        1.2.3 整体性治理理论相关研究综述第19-20页
        1.2.4 研究评述第20页
    1.3 研究目标、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第20-23页
        1.3.1 研究目标第20-21页
        1.3.2 研究思路第21-22页
        1.3.3 研究方法第22-23页
    1.4 可能的创新点第23-25页
第二章 核心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第25-29页
    2.1 核心概念第25-26页
        2.1.1 食品安全第25页
        2.1.2 食品安全监管第25-26页
        2.1.3 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第26页
        2.1.4 “单列式”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第26页
    2.2 理论基础——整体性治理理论第26-29页
        2.2.1 整体性治理理论的产生背景第26-27页
        2.2.2 整体性治理理论的主要内容第27-29页
第三章 广州市黄埔区“单列式”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历程和现状第29-39页
    3.1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历史沿革第29-31页
        3.1.1 行政干预阶段(1949年-1978年)第29页
        3.1.2 食品卫生监督阶段(1979年-2003年)第29-30页
        3.1.3 分段监管与综合协调结合阶段(2003年-2013年)第30页
        3.1.4 以食品安全为主的“一体化监管”阶段(2013年至今)第30-31页
    3.2 广州市黄埔区“单列式”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改革历程第31-32页
        3.2.1 广州市黄埔区食品行业的现状第31页
        3.2.2 广州市黄埔区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的背景第31页
        3.2.3 广州市黄埔区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的历程第31-32页
    3.3 广州市黄埔区“单列式”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现状第32-37页
        3.3.1 广州市黄埔区“单列式”食品安全监管的组织构架第32-33页
        3.3.2 广州市黄埔区“单列式”食品安全监管的职能配置第33-34页
        3.3.3 广州市黄埔区“单列式”食品安全监管的权力配置第34-36页
        3.3.4 广州市黄埔区“单列式”食品安全监管的法律体系第36-37页
    3.4 “单列式”与“综合式”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对比第37-38页
    3.5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四章 广州市黄埔区“单列式”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第39-49页
    4.1 广州市黄埔区“单列式”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存在的问题第39-45页
        4.1.1 职能碎片化:监管部门职能交叉第39-41页
        4.1.2 权责碎片化:监管权责不一致第41-42页
        4.1.3 协作碎片化:社会共治格局未形成第42-44页
        4.1.4 信息系统碎片化:信息资源整合不到位第44-45页
    4.2 广州市黄埔区“单列式”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45-48页
        4.2.1 整合有限导致职能碎片化第45-46页
        4.2.2 设计不合理导致权责背离第46-47页
        4.2.3 协作机制缺失制约了社会共治主体的参与积极性第47页
        4.2.4 “信息孤岛”导致监管信息系统碎片化第47-48页
    4.3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五章 整体性治理视角下的黄埔区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策略探索第49-54页
    5.1 整合食品安全监管职能第49-50页
        5.1.1 横向上设立高层次协调机构第49页
        5.1.2 纵向上“条块协作”第49-50页
    5.2 优化食品安全监管机制第50-51页
        5.2.1 建立问责机制第50页
        5.2.2 设计科学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第50-51页
    5.3 构建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第51-52页
        5.3.1 强化食品企业的主体责任第51页
        5.3.2 增强公众参与的积极性第51-52页
        5.3.3 加强行业协会建设第52页
        5.3.4 引导和扶持第三方机构第52页
        5.3.5 发挥舆论监督作用第52页
    5.4 整合食品安全信息资源第52-53页
    5.5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结论第54-56页
参考文献第56-6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61-62页
致谢第62-63页
附件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SDTQ置业有限公司竞争战略研究
下一篇:微信公众号中河北省形象呈现研究--以《河北日报》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