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蛋白质组学 | 第11-12页 |
1.1.1 蛋白质组学的应用 | 第12页 |
1.2 研究方法 | 第12-19页 |
1.2.1 双向凝胶电泳技术(2-DGE) | 第12-13页 |
1.2.2 高效液相色谱技术(HPLC) | 第13-14页 |
1.2.3 飞行时间质谱技术 | 第14页 |
1.2.4 同位素标记质谱技术 | 第14-18页 |
1.2.5 生物信息学技术 | 第18-19页 |
1.3 研究现状 | 第19页 |
1.4 研究意义 | 第19-21页 |
第二章 稳定同位素标记试剂的合成 | 第21-44页 |
2.1 同位素标记试剂的设计 | 第21页 |
2.2 d0/d8-MPPZ的合成路线设计 | 第21-22页 |
2.3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22-23页 |
2.4 d0/d8-MPPZ的合成及表征 | 第23-25页 |
2.4.1 d0-PPZ的合成 | 第23-24页 |
2.4.2 d0-MPPZ合成 | 第24页 |
2.4.3 d8-PPZ的合成 | 第24-25页 |
2.4.4 d8-MPPZ的合成 | 第25页 |
2.5 d12-MPPZ合成方法的探索 | 第25-43页 |
2.5.1 以盐酸哌嗪和1,5-二氟-2,4二硝基苯为反应物合成1-(5-氟-2,4-二硝基)哌嗪盐酸盐 | 第26-34页 |
2.5.2 1,5-二氟-2,4二硝基苯与哌嗪直接反应合成合成1-(5-氟-2,4-二硝基)哌嗪 | 第34-41页 |
2.5.3 结果与讨论 | 第41-43页 |
2.6 结论 | 第43-44页 |
第三章 衍生化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44-59页 |
3.1 MPPZ与多肽反应 | 第44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4-46页 |
3.2.1 试剂和仪器 | 第44-45页 |
3.2.2 溶液的配备 | 第45-46页 |
3.2.3 衍生化方法 | 第46页 |
3.2.4 色谱条件及质谱条件 | 第46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6-58页 |
3.3.1 氨基酸最佳衍生化条件的探索 | 第46-49页 |
3.3.1.1 反应时间的探索 | 第47页 |
3.3.1.2 反应pH值的探索 | 第47-48页 |
3.3.1.3 反应温度的探索 | 第48-49页 |
3.3.1.4 反应的衍生化试剂与反应物的摩尔比的探索 | 第49页 |
3.3.2 亮氨酸衍生物的质谱分析 | 第49-50页 |
3.3.3 多肽最佳衍生化条件的探索 | 第50-53页 |
3.3.3.1 反应时间的探索 | 第51-52页 |
3.3.3.2 反应pH值的探索 | 第52页 |
3.3.3.3 反应温度的探索 | 第52-53页 |
3.3.3.4 衍生化试剂与反应物的摩尔比的探索 | 第53页 |
3.3.3.5 色谱柱的选择 | 第53页 |
3.3.4 β-酪啡肽衍生物的质谱分析 | 第53-55页 |
3.3.5 轻重稳定同位素标记试剂分析多肽 | 第55-58页 |
3.4 结论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67-68页 |
附图 | 第68-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