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民法论文--知识产权论文

知识产权权利有效性司法判定制度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前言第9-10页
第一章 我国知识产权诉讼中存在的问题第10-15页
    第一节 我国知识产权诉讼中的效率问题第10-12页
        一、知识产权侵权诉讼程序拖延问题第10-11页
        二、知识产权确权程序中的“循环诉讼”第11-12页
    第二节 知识产权权利有效性司法判定的引入第12-15页
        一、引入权利有效性司法判定的意义第12-13页
        二、引入司法判定制度的可能性和困境概述第13-15页
第二章 知识产权权利有效性判定概述第15-23页
    第一节 知识产权权利有效性概述第15-20页
        一、知识产权权利有效性的界定第15-17页
        二、知识产权权利有效性的特征第17-18页
        三、知识产权权利有效性的判定模式第18-20页
    第二节 知识产权权利有效性司法判定的界定第20-23页
        一、知识产权权利有效性司法判定的概念第20页
        二、知识产权权利有效性司法判定的性质第20-22页
        三、知识产权权利有效性司法判定的立法第22-23页
第三章 我国知识产权权利有效性司法判定制度的实施问题第23-33页
    第一节 知识产权权利有效性司法判定的专门知识问题第23-25页
        一、知识产权的特殊性第23-24页
        二、知识产权诉讼中司法人员专业知识偏差第24-25页
    第二节 司法判定之间及其与行政判定的协同问题第25-27页
        一、司法判定与行政判定间的冲突可能性第25-26页
        二、司法判定之间的冲突可能性第26-27页
        三、司法判定与行政判定协同的可能性第27页
    第三节 知识产权权利有效性司法判定的模式选择问题第27-29页
        一、准形式审查的司法判定模式第27-28页
        二、准实质审查的司法判定模式第28-29页
    第四节 知识产权权利有效性司法判定的既判力问题第29-33页
        一、司法判定既判力的客观范围问题第29-31页
        二、司法判定既判力的主观范围问题第31-32页
        三、司法判定对行政判定及行政诉讼的效力问题第32-33页
第四章 域外知识产权权利有效性判定制度的借鉴第33-47页
    第一节 域外知识产权权利有效性判定的专业事实查明第33-38页
        一、技术调查官制度第33-35页
        二、专家证人制度第35-38页
        三、域外专业事实查明制度的启示第38页
    第二节 域外知识产权权利有效性司法判定与行政判定的协调第38-43页
        一、日本应对司法判定与行政判定协调的方式第39-40页
        二、台湾应对司法判定与行政判定协调的方式第40-41页
        三、美国应对司法判定与行政判定协调的方式第41-42页
        四、域外应对司法判定与行政判定协调方式的启示与借鉴第42-43页
    第三节 域外知识产权权利有效性判定模式的调和第43-45页
        一、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的司法判定模式第43-44页
        二、英美法系国家的司法判定模式第44页
        三、域外司法判定模式的启示与借鉴第44-45页
    第四节 域外知识产权权利有效性判定的既判力限缩第45-47页
        一、司法判定效力限于个案的司法实践第45-46页
        二、司法判定具有对世效力的司法实践第46页
        三、域外司法判定效力范围选择的启示与借鉴第46-47页
第五章 我国知识产权权利有效性司法判定制度的构建第47-55页
    第一节 知识产权诉讼中专业问题识别机制的完善第47-50页
        一、技术调查官制度的完善第47-48页
        二、专家证人制度的构建第48-50页
    第二节 司法判定与行政判定之间的协调第50-52页
        一、建立判定主体之间的信息沟通机制第50-51页
        二、对司法判定效力的个案限定第51页
        三、探索设立统一知识产权上诉法院第51-52页
    第三节 知识产权有效性司法判定模式的优化第52-53页
        一、构建司法判定模式的考量因素介入第52页
        二、构建准形式审查的司法判定制度第52-53页
    第四节 知识产权有效性司法判定的既判力范围限缩第53-55页
        一、知识产权有效性司法判定既判力限缩理由第53-54页
        二、司法判定既判力限缩的具体操作第54-55页
结语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58页
致谢第58-59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完善新型农村社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路径研究
下一篇:国家责任视野下的我国监护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