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合成树脂与塑料工业论文--增强塑料、填充塑料论文

木101井区杨大城子油层剩余油分布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创新点摘要第6-9页
前言第9-13页
    0.1 选题目的及意义第9页
    0.2 剩余油分布研究现状第9-11页
    0.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11-13页
        0.3.1 研究内容第11-12页
        0.3.2 技术路线第12-13页
第一章 区域地质特征第13-22页
    1.1 研究区位置第13页
    1.2 研究区储层特征第13-16页
    1.3 研究区构造特征第16页
    1.4 研究区沉积特征第16-19页
        1.4.1 区域沉积背景第16-18页
        1.4.2 物源分析第18页
        1.4.3 研究区沉积微相类型第18-19页
    1.5 研究区单砂体特征研究第19-22页
        1.5.1 单砂体空间接触关系第19页
        1.5.2 砂体垂向连通模式第19-22页
第二章 储层测井解释模型第22-27页
    2.1 储层参数模型第22-25页
        2.1.1 泥质含量模型第22-23页
        2.1.2 孔隙度模型第23页
        2.1.3 渗透率模型第23-24页
        2.1.4 含水饱和度的计算方法第24-25页
    2.2 实际资料处理及模型精度验证第25-27页
第三章 区域地质建模第27-41页
    3.1 构造模型建立第27页
        3.1.1 断层模型第27页
        3.1.2 层面模型第27页
    3.2 沉积相模型及储层参数模型建立第27-41页
        3.2.1 相模型的建立第34页
        3.2.2 砂体模型的建立第34-35页
        3.2.3 储层参数模型的建立第35-41页
第四章 剩余油的控制因素和分布模式第41-55页
    4.1 物源方向及烃源岩第42页
    4.2 储集层类型第42-43页
    4.3 油水分布规律及因素分析第43-44页
    4.4 研究区H区块重点井研究第44-55页
        4.4.1 H区块145井研究第46-49页
        4.4.2 H区块H3-5井研究第49-50页
        4.4.3 H区块H3-3井研究第50-55页
第五章 有利区域预测第55-69页
    5.1 木101井区H区块主力层位预测第55-56页
    5.2 木101井区H区块含油区域预测第56-58页
    5.3 建议补射孔压裂储层分析第58-61页
    5.4 建议布井新方案第61-69页
结论第69-70页
参考文献第70-73页
发表文章目录第73-74页
致谢第74-75页
详细摘要第75-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仿生多孔PEEK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减摩耐磨性能研究
下一篇:两段提升管多产丙烯(TMP)技术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