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复合型中医药学术带头人培养效果评估研究
| 摘要 | 第6-9页 |
| ABSTRACT | 第9-12页 |
| 中医药学术带头人培养研究综述 | 第13-29页 |
| (一) 相关概念及内涵 | 第13页 |
| 1. 学术带头人 | 第13页 |
| 2. 复合型中医药人才 | 第13页 |
| 3. 复合型中医药学术带头人 | 第13页 |
| (二) 中医药人才培养相关政策分析 | 第13-14页 |
| (三) 中医药人才培养的相关研究 | 第14-19页 |
| 1. 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 第14-17页 |
| 2. 对中医药人才培养的思考 | 第17-18页 |
| 3. 中医药人才培养效果评价 | 第18-19页 |
| (四) 医学学术带头人培养效果评价相关研究 | 第19-22页 |
| 1. 指标构建方法 | 第19-20页 |
| 2. 主要评价指标 | 第20-22页 |
| (五) 国外医学人才培养效果评价研究进展 | 第22-24页 |
| 1. 相关人才培养项目实施情况评估 | 第22页 |
| 2. 学员满意度评估 | 第22页 |
| 3. 参加者培训效果评价 | 第22-24页 |
| (六) 文献总结 | 第24页 |
| 参考文献 | 第24-29页 |
| 一、前言 | 第29-32页 |
| (一) 研究背景 | 第29-30页 |
| (二) 研究目的 | 第30页 |
| (三) 研究意义 | 第30-32页 |
| 1、现实意义 | 第30-31页 |
| 2、理论意义 | 第31-32页 |
| 二、资料与方法 | 第32-36页 |
| (一) 资料来源 | 第32-33页 |
| (二) 研究对象 | 第33页 |
| (三) 研究内容 | 第33-34页 |
| 1. 临床水平评估 | 第33页 |
| 2. 科研能力评估 | 第33页 |
| 3. 教学科普能力评估 | 第33页 |
| 4. 管理水平评估 | 第33-34页 |
| 5. 个人综合素质 | 第34页 |
| 6. 项目满意度评估 | 第34页 |
| (四) 研究方法 | 第34-35页 |
| 1. 文献研究 | 第34页 |
| 2. 专家咨询 | 第34页 |
| 3. 问卷调查 | 第34页 |
| 4. 学员访谈 | 第34页 |
| 5. 统计分析 | 第34-35页 |
| (五) 技术路线 | 第35-36页 |
| 三、研究结果 | 第36-67页 |
| (一) 理论研究结果 | 第36-41页 |
| 1. 复合型中医药学术带头人的能力要求 | 第36-37页 |
| 2. 复合型中医药学术带头人评价指标框架 | 第37-41页 |
| (二) 实证调查结果 | 第41-67页 |
| 1. 基本情况 | 第41-42页 |
| 2. 学员能力评估 | 第42-62页 |
| 3. 项目满意度评估 | 第62-67页 |
| 四、讨论与建议 | 第67-75页 |
| (一) 关于培养成效的讨论 | 第67-69页 |
| 1. 关于学员能力提升的讨论 | 第67-68页 |
| 2. 学员能力提升分层讨论 | 第68-69页 |
| (二) 关于培养存在问题的讨论 | 第69-72页 |
| 1. 学员间个体差异较大 | 第69-70页 |
| 2. 培养方案有待改进 | 第70-71页 |
| 3. 培养效果评价仍需完善 | 第71-72页 |
| (三)建议 | 第72-75页 |
| 1. 学科融合与专科培养相结合 | 第72-73页 |
| 2. 集中培训与网络学习相结合 | 第73页 |
| 3. 多种培养形式联合贯通 | 第73-74页 |
| 4. 探索构建多维度多方式结合的评价模式 | 第74-75页 |
| 五、结语 | 第75-78页 |
| (一) 结论 | 第75-76页 |
| (二) 创新性 | 第76页 |
| (三) 研究局限性 | 第76页 |
| (四) 进一步研究方向 | 第76-77页 |
| 参考文献 | 第77-78页 |
| 附录 | 第78-86页 |
| 附录一 | 第78-84页 |
| 附录二 | 第84-85页 |
| 附录三 | 第85-86页 |
| 致谢 | 第86-87页 |
| 个人简历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