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利出一孔”思想的法治意涵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7-13页 |
一、选题缘起 | 第7页 |
二、选题意义 | 第7-8页 |
三、研究现状 | 第8-11页 |
四、研究内容和思路 | 第11-12页 |
五、创新点 | 第12-13页 |
一、“利出一孔”思想的来源 | 第13-17页 |
(一)管子的“利出一孔”思想解析 | 第13-15页 |
(二)商鞅的“利出一孔”思想 | 第15页 |
小结 | 第15-17页 |
二、“利出一孔”思想的秦国实践 | 第17-36页 |
(一)“利出一孔”的措施与效果 | 第17-26页 |
1、“利出一孔”的具体措施 | 第17-24页 |
2、“利出一孔”的相应效果 | 第24-26页 |
(二)“利出一孔”与秦国法治 | 第26-34页 |
1、商鞅变法前的秦国 | 第26页 |
2、“利出一孔”需要法治保障 | 第26-34页 |
小结 | 第34-36页 |
三、“利出一孔”的基本机理 | 第36-45页 |
(一)利益与孔道的内在关联 | 第36-39页 |
1、个体人的求利本能 | 第36-37页 |
2、利益产生力量 | 第37-38页 |
3、“利出一孔”的必要性 | 第38-39页 |
(二)“利出一孔”的三位一体结构 | 第39-42页 |
1、价值:作为价值追求的公正 | 第39-41页 |
2、要务:国家基业是要务 | 第41-42页 |
3、载体:法律是呈现载体 | 第42页 |
(三)“利出一孔”与法治的内在关联 | 第42-44页 |
1、“利出一孔”需要制度化 | 第42-43页 |
2、“利出一孔”需要排除阻碍 | 第43页 |
3、法治保障“利出一孔” | 第43-44页 |
小结 | 第44-45页 |
四、“利出一孔”机理的现代法治应用 | 第45-50页 |
(一)技术层面的机理运用 | 第46-48页 |
1、消除潜规则的实际支配 | 第46-47页 |
2、法的运行上的运用 | 第47-48页 |
(二)治国方略层面的机理运用 | 第48-50页 |
结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