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通信论文--移动通信论文

面向QoS的Ad Hoc路由协议设计与实现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9页
    1.1 移动AdHoc网络的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0-13页
        1.1.1 移动AdHoc网络的特性第11-12页
        1.1.2 移动AdHoc网络的应用第12页
        1.1.3 移动AdHoc网络的关键技术第12-13页
    1.2 移动AdHoc网络中QoS的研究历史与现状第13-17页
        1.2.1 QoS现有模型第14-15页
        1.2.2 QoS度量指标第15-16页
        1.2.3 MANET中QoS的必要性与难点第16页
        1.2.4 MANET中QoS的发展现状第16-17页
    1.3 本文的主要贡献与创新第17-18页
    1.4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第18-19页
第二章 移动ADHOC网络中QOS路由基础第19-31页
    2.1 QoS路由协议的类型第19-20页
        2.1.1 基于路由策略的分类第19页
        2.1.2 基于度量条件分类第19-20页
        2.1.3 HardQoSvs.SoftQoS第20页
    2.2 QoS路由的分层解决方案概述第20-25页
        2.2.1 数据链路层解决方案第21-22页
        2.2.2 网络层解决方案第22-25页
    2.3 QoS框架概述第25-30页
        2.3.1 INSIGNIA框架第27页
        2.3.2 SWAN框架第27-29页
        2.3.3 PRTMAC框架第29-30页
    2.4 本章小结第30-31页
第三章 链路状态协议OLSR研究与分析第31-51页
    3.1 OLSR协议基础第31-33页
        3.1.1 OLSR关键概念介绍第31-32页
        3.1.2 MPR机制简介第32-33页
    3.2 数据包格式与传播算法第33-36页
        3.2.1 数据包处理算法第34-35页
        3.2.2 数据包默认传输算法第35-36页
    3.3 OLSR协议分析之MID消息第36-39页
        3.3.1 MID消息的产生与传播第37页
        3.3.2 MID消息的处理第37-38页
        3.3.3 MID消息的作用第38-39页
    3.4 OLSR协议分析之HELLO消息第39-42页
        3.4.1 HELLO消息格式第39-40页
        3.4.2 HELLO消息的产生与传播第40-42页
    3.5 OLSR协议分析之链路感知第42页
    3.6 OLSR协议分析之邻居探测第42-46页
        3.6.1 一跳邻居集合第42-43页
        3.6.2 二跳邻居集合第43页
        3.6.3 MPR集合第43-44页
        3.6.4 MPR集合的计算第44-46页
    3.7 OLSR协议分析之拓扑发现第46-48页
        3.7.1 TC消息的格式第46-47页
        3.7.2 TC消息的产生与传播第47-48页
    3.8 OLSR协议分析之路由计算第48-50页
    3.9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第四章 MQ-OLSR协议及其实现第51-71页
    4.1 QMPR选择算法第51-65页
        4.1.1 链路时延度量第51-57页
        4.1.2 链路带宽度量第57-58页
        4.1.3 节点稳定性度量第58-61页
        4.1.4 QMPR算法第61-65页
    4.2 MQ-OLSR协议第65-68页
    4.3 部分功能代码展示第68-70页
    4.4 本章小结第70-71页
第五章 OPNET实验仿真第71-86页
    5.1 实验仿真环境第71-75页
        5.1.1 OPNET简介第71页
        5.1.2 参数设定第71-74页
        5.1.3 实验配置第74页
        5.1.4 对比指标第74-75页
    5.2 QMPR仿真实验第75-78页
        5.2.1 实验设计第75页
        5.2.2 实验结果第75-77页
        5.2.3 实验分析第77-78页
    5.3 MQ-OLSR仿真实验第78-85页
        5.3.1 实验设计第78-79页
        5.3.2 实验结果第79-83页
        5.3.3 实验分析第83-85页
    5.4 本章小结第85-86页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第86-87页
    6.1 全文总结第86页
    6.2 后续工作展望第86-87页
致谢第87-88页
参考文献第88-92页

论文共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平面差分天线及馈电网络设计与应用
下一篇:高增益天线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