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沫混凝土复合墙板的连接方法有限元分析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1页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 第12页 |
1.2 新型墙板的产生与发展 | 第12-17页 |
1.2.1 新型墙板结构的形式及节点连接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2.2 存在的不足 | 第16-17页 |
1.3 研究目的 | 第17-18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21页 |
第2章 泡沫混凝土墙板连接方法研究 | 第21-32页 |
2.1 泡沫混凝土墙板的构造形式 | 第21-22页 |
2.2 泡沫混凝土复合墙板的特点 | 第22-23页 |
2.3 装配式墙板节点连接方式概述 | 第23-31页 |
2.3.1 竖向(水平接缝)连接方式 | 第23-29页 |
2.3.2 水平(竖向接缝)连接方式 | 第29-3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3章 不同连接方式复合墙板有限元分析 | 第32-54页 |
3.1 概述 | 第32页 |
3.2 有限元法ABAQUS简介 | 第32-33页 |
3.3 本构模型 | 第33-39页 |
3.3.1 混凝土的本构关系 | 第33-37页 |
3.3.2 泡沫混凝土的本构关系 | 第37-38页 |
3.3.3 钢筋的本构关系 | 第38页 |
3.3.4 套筒的本构关系 | 第38-39页 |
3.4 单元的选取 | 第39-43页 |
3.4.1 混凝土的单元类型 | 第39-40页 |
3.4.2 钢筋单元类型 | 第40-41页 |
3.4.3 套筒的单元类型 | 第41-42页 |
3.4.4 约束及接触的定义 | 第42-43页 |
3.5 计算模型介绍 | 第43-53页 |
3.5.1 模型试件的选取 | 第43-47页 |
3.5.2 材料性能 | 第47-48页 |
3.5.3 实体建模 | 第48-52页 |
3.5.4 网格划分 | 第52-53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4章 计算结果分析 | 第54-68页 |
4.1 应力-应变云图 | 第54-56页 |
4.2 滞回曲线 | 第56-58页 |
4.3 骨架曲线 | 第58-60页 |
4.4 刚度退化 | 第60-61页 |
4.5 承载能力 | 第61-62页 |
4.6 位移延性 | 第62-64页 |
4.7 耗能能力 | 第64-67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5章 恢复力模型及承载能力计算 | 第68-83页 |
5.1 恢复力模型 | 第68-76页 |
5.1.1 恢复力模型研究现状 | 第68-71页 |
5.1.2 恢复力模型的确定 | 第71-74页 |
5.1.3 无量纲化骨架曲线 | 第74-76页 |
5.2 墙体斜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 | 第76-79页 |
5.3 混凝土界面承载力计算公式 | 第79-80页 |
5.4 水平缝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 | 第80-82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83-85页 |
结论 | 第83-84页 |
展望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9-90页 |
致谢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