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输配电工程、电力网及电力系统论文--电力系统的调度、管理、通信论文

单三相混联结构多微网协调控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36页
    1.1 研究背景第13-15页
    1.2 国内外多微网协调控制技术研究现状第15-21页
        1.2.1 黑启动恢复第16-17页
        1.2.2 并离网切换第17-20页
        1.2.3 区域自治第20页
        1.2.4 联网优化第20-21页
    1.3 国内外多微网工程应用现状第21-33页
        1.3.1 交直流构成形式第24-26页
        1.3.2 电压等级构成形式第26-28页
        1.3.3 相序种类构成形式第28-30页
        1.3.4 拓扑连接构成形式第30-33页
    1.4 主要研究内容第33-36页
第二章 单三相混联结构多微网结构及其模式第36-44页
    2.1 单三相混联结构多微网拓扑第36-37页
    2.2 单三相混联结构多微网网源储控制模式第37-39页
    2.3 单三相混联结构多微网切换及运行模式第39-43页
        2.3.1 黑启动恢复第40页
        2.3.2 并离网切换第40-41页
        2.3.3 区域自治第41-42页
        2.3.4 联网优化第42-43页
    2.4 小结第43-44页
第三章 单三相混联结构多微网集散式黑启动恢复第44-71页
    3.1 基于主客观均衡评价的黑启动主电源选取第44-48页
    3.2 基于多级功率圆域判据的分散式恢复第48-53页
        3.2.1 基于原点对称功率圆的源荷设备恢复决策第50-52页
        3.2.2 基于剩余容量的多储能功率分配第52-53页
    3.3 综合恢复目标及顺序优化的集中式恢复第53-63页
        3.3.1 基于MINLP-MAPSO的多微网源荷恢复第54-59页
        3.3.2 基于广义最小生成树的多微网源荷储恢复顺序优化第59-63页
    3.4 算例及仿真分析第63-69页
    3.5 小结第69-71页
第四章 单三相混联结构多微网多场景并离网切换第71-103页
    4.1 离网转并网第71-77页
        4.1.1 微电网联网恢复影响分析第71-73页
        4.1.2 联网路径搜索有向连通图模型第73-75页
        4.1.3 基于Prim的联网路径搜索及切换第75-77页
    4.2 被动并转离第77-84页
        4.2.1 兼顾时效性及平滑度的被动并转离第78-79页
        4.2.2 基于隐枚举法的调储切机减荷第79-82页
        4.2.3 基于类冒泡排序的异相源荷储组合第82-84页
    4.3 主动并转离第84-88页
        4.3.1 基于综合评价模型的区域孤岛划分第84-87页
        4.3.2 区域孤岛分裂路径搜索及切换第87-88页
    4.4 算例及仿真分析第88-101页
        4.4.1 离网转并网第88-94页
        4.4.2 被动并转离第94-99页
        4.4.3 主动并转离第99-101页
    4.5 小结第101-103页
第五章 单三相混联结构多微网多时间尺度区域自治第103-117页
    5.1 多时间尺度区域自治协调控制策略第103-104页
    5.2 类离网型单微电网实时源荷储功率控制第104-108页
    5.3 考虑功率变化幅度的集中式协调控制第108页
    5.4 孤岛组合及联离搜索切换第108-109页
    5.5 算例及仿真分析第109-115页
        5.5.1 分钟级第110-111页
        5.5.2 秒级第111-113页
        5.5.3 小时级第113-114页
        5.5.4 分钟级第114-115页
    5.6 小结第115-117页
第六章 单三相混联结构多微网多时间尺度联网优化第117-147页
    6.1 多时间尺度联网优化第117-118页
    6.2 考虑不平衡度修正的多微网双层滚动优化第118-120页
    6.3 兼顾无功补偿的分散式日时优化第120-122页
    6.4 基于多主多从博弈的集中式不平衡修正第122-130页
        6.4.1 博弈论基础第123-124页
        6.4.2 博弈论于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第124-125页
        6.4.3 多主多从博弈建模及证明第125-130页
    6.5 算例及仿真分析第130-145页
        6.5.1 日前优化第131-141页
        6.5.2 时优化第141-145页
    6.6 小结第145-147页
结论第147-149页
参考文献第149-163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63-168页
致谢第168-170页
附件第170页

论文共1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含二氰基二苯乙烯共轭聚合物的设计与合成及其在聚合物太阳电池中的应用
下一篇:微生物还原石墨烯原位修饰微生物燃料电池阳极及其生物膜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