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二氧化钛的表面改性和复合改性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4页
    1.1 引言第11-12页
    1.2 TiO_2概述第12-16页
        1.2.1 TiO_2的基本结构第12-14页
        1.2.2 TiO_2的光催化降解机理概述第14页
        1.2.3 TiO_2的制备方法第14-16页
    1.3 二维材料概述第16-20页
        1.3.1 二维材料的分类第17-20页
    1.4 3D打印材料概述第20-22页
        1.4.1 3D打印方法第20-22页
        1.4.2 3D 打印材料的分类第22页
    1.5 立题依据第22页
    1.6 创新之处第22-24页
第二章 高压均质法(HPH)制备介孔花状纳米TiO_2/纳米石墨片(GNS)复合材料(TGNS)第24-44页
    2.1 引言第24-26页
    2.2 实验部分第26-29页
        2.2.1 主要实验试剂与相关实验设备第26-27页
        2.2.2 纳米石墨片(GNS)水溶液的制备第27页
        2.2.3 TiO_2/纳米石墨片(GNS)复合材料(TGNS)的制备第27-28页
        2.2.4 TiO_2/还原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TiO_2/rGO)的制备第28页
        2.2.5 光催化性能测试第28页
        2.2.6 样品的测试与表征第28-29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29-43页
        2.3.1 X射线衍射分析(XRD)第29-30页
        2.3.2 低倍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以及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FESEM)第30-34页
        2.3.3 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FTIR)第34-35页
        2.3.4 拉曼分析(Raman)第35-36页
        2.3.5 比表面积测试分析(BET)第36-37页
        2.3.6 原子力显微镜分析(AFM)第37-38页
        2.3.7 低倍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TEM)第38页
        2.3.8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第38-39页
        2.3.9 光催化性能测试方法第39-41页
        2.3.10 动态光散射分析(DLS)第41-42页
        2.3.11 紫外可见漫反射分析(UV-visDRS)第42-43页
        2.3.12 光致发光光谱分析(PL)第43页
    2.4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三章 TiO_2(B)/二维材料(WS2、MoS2、BN)复合材料的表征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第44-63页
    3.1 引言第44-45页
    3.2 实验部分第45-48页
        3.2.1 主要实验试剂与相关实验设备第45-46页
        3.2.2 TiO_2(B)的制备第46页
        3.2.3 TiO_2(B)/二维材料复合材料的制备第46-47页
        3.2.4 样品的测试与表征第47-48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48-62页
        3.3.1 X射线衍射分析(XRD)第48-49页
        3.3.2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第49-52页
        3.3.3 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FTIR)第52-53页
        3.3.4 比表面积测试(BET)第53-54页
        3.3.5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第54-57页
        3.3.6 拉曼分析(Raman)第57-58页
        3.3.7 紫外可见漫反射分析(UV-vis)第58-60页
        3.3.8 光催化性能测试方法第60-62页
    3.4 本章小结第62-63页
第四章 TiO_2(B)/3D打印光敏树脂骨架材料(3-TBD)吸附重金属离子的研究第63-77页
    4.1 引言第63-65页
    4.2 实验部分第65-68页
        4.2.1 主要实验试剂与相关实验设备第65页
        4.2.2 TiO_2(B)的制备以及预处理第65页
        4.2.3 3D光敏树脂打印材料的制作第65-66页
        4.2.4 3-TBD的制备第66页
        4.2.5 3-TBD处理重金属离子的研究第66-67页
        4.2.6 样品的测试与表征第67-68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68-75页
        4.3.1 负载前后的数码照片第68页
        4.3.2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第68-70页
        4.3.3 X射线衍射分析(XRD)第70页
        4.3.4 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FTIR)第70-71页
        4.3.5 比表面积测试(BET)第71-72页
        4.3.6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rayphotoelectronspectroscopy,XPS)第72页
        4.3.7 吸附重金属离子结果分析第72-75页
    4.4 本章小结第75-77页
结论第77-78页
参考文献第78-9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94-95页
致谢第95-96页
附件第96页

论文共9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茶皂苷油水界面组装行为及其稳定的风味乳液、油粉及油胶构建
下一篇:基于聚集诱导发光的荧光探针的设计与合成及其在检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