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30页 |
1.1 焦化废水概述 | 第13-16页 |
1.1.1 焦化废水的生成机制 | 第13-14页 |
1.1.2 焦化废水水质特征 | 第14-15页 |
1.1.3 焦化废水的危害 | 第15-16页 |
1.2 焦化废水的处理技术 | 第16-22页 |
1.2.1 废水处理技术原理 | 第16-18页 |
1.2.2 焦化废水处理工艺 | 第18-22页 |
1.3 炭质吸附剂概述 | 第22-23页 |
1.4 炭质吸附剂的吸附机理 | 第23-27页 |
1.4.1 炭质吸附剂的孔径结构 | 第25-26页 |
1.4.2 炭质吸附剂的表面性质 | 第26-27页 |
1.5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内容 | 第27-30页 |
1.5.1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7-28页 |
1.5.2 本课题研究内容 | 第28-29页 |
1.5.3 本课题研究技术路线 | 第29-30页 |
第二章 炭质吸附剂材料特征 | 第30-41页 |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分析 | 第30-31页 |
2.1.1 炭质吸附材料 | 第30页 |
2.1.2 主要化学试剂 | 第30页 |
2.1.3 主要实验仪器 | 第30-31页 |
2.2 材料结构及表征方法 | 第31-33页 |
2.2.1 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FT-IR) | 第31页 |
2.2.2 N2吸附/脱附等温线 | 第31-32页 |
2.2.3 扫描电镜(SEM)分析 | 第32页 |
2.2.4 能谱(EDS)分析 | 第32页 |
2.2.5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 | 第32-33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3-40页 |
2.3.1 FT-IR结果分析 | 第33页 |
2.3.2 BET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结果分析 | 第33-37页 |
2.3.3 扫描电镜(SEM)结果分析 | 第37-39页 |
2.3.4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结果分析 | 第39-4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三章 炭质吸附剂处理焦化废水 | 第41-58页 |
3.1 前言 | 第41页 |
3.2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41-46页 |
3.2.1 实验水样 | 第41-42页 |
3.2.2 实验方法 | 第42-43页 |
3.2.3 吸附性能评价 | 第43-46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6-56页 |
3.3.1 吸附剂投加量的影响 | 第46-47页 |
3.3.2 pH值的影响 | 第47-48页 |
3.3.3 接触时间的影响和动力学分析 | 第48-51页 |
3.3.4 吸附等温线分析 | 第51-54页 |
3.3.5 溶液温度和热力学分析 | 第54-5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第四章 炭质吸附剂吸附分离焦化废水有机组分分析 | 第58-74页 |
4.1 前言 | 第58-59页 |
4.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59-63页 |
4.2.1 实验水样 | 第59页 |
4.2.2 实验方法 | 第59-62页 |
4.2.3 实验试剂 | 第62页 |
4.2.4 实验仪器 | 第62-63页 |
4.2.5 实验过程 | 第63页 |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63-72页 |
4.3.1 溶解性有机物分子量对比分析 | 第63-65页 |
4.3.2 紫外光谱分析(UV-vis)和三维荧光光谱分析(3D-EMMs) | 第65-69页 |
4.3.3 GC-MS和B/C分析 | 第69-7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4-76页 |
1 结论 | 第74-75页 |
2 展望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8-89页 |
致谢 | 第89-90页 |
附件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