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选题缘由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研究现状述评 | 第11-12页 |
1.2.1 理论性研究方面 | 第11页 |
1.2.2 实践性研究方面 | 第11-12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3.1 比较分析的研究方法 | 第12页 |
1.3.2 历史的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3.3 实证的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3.4 辩证分析的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4 创新之处与不足 | 第13-16页 |
1.4.1 创新之处 | 第13-14页 |
1.4.2 不足 | 第14-16页 |
第2章 收容教育制度概述 | 第16-22页 |
2.1 收容教育制度的确立 | 第16-18页 |
2.1.1 收容教育制度产生的背景 | 第16页 |
2.1.2 收容教育制度概念的产生及确定 | 第16-18页 |
2.2 收容教育制度的内容 | 第18-22页 |
2.2.1 收容教育的适用对象和条件 | 第18-19页 |
2.2.2 收容教育的审批和执行 | 第19-22页 |
第3章 收容教育制度面临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第22-34页 |
3.1 收容教育在制度层面上存在的问题 | 第22-25页 |
3.1.1 立法依据的滞后与矛盾 | 第22-24页 |
3.1.2 收容教育在法律程序上非司法性 | 第24页 |
3.1.3 法律规定不完善、层次性体现不充分 | 第24-25页 |
3.2 收容教育在理念层面上存在的问题 | 第25-27页 |
3.2.1 收容教育制度有悖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理念 | 第25-26页 |
3.2.2 收容教育制度有悖于我国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 第26-27页 |
3.2.3 收容教育制度的法律性质存在争议 | 第27页 |
3.3 收容教育在实践层面上存在的问题 | 第27-31页 |
3.3.1 权力过分集中,缺乏外在的监督和制约 | 第27-29页 |
3.3.2 收容教育的救济制度不完善 | 第29-30页 |
3.3.3 被收容教育的人员在听证期间容易出现脱逃情况 | 第30-31页 |
3.4 收容教育制度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31-34页 |
3.4.1 收容教育制度与服务型政府的冲突 | 第31页 |
3.4.2 收容教育制度与宪法秩序的冲突 | 第31-32页 |
3.4.3 社会转型时期的价值多元化冲突 | 第32页 |
3.4.4 不同利益集团的价值博弈冲突 | 第32-34页 |
第4章 以保安处分替代收容教育制度的法理分析 | 第34-44页 |
4.1 保安处分的基本理论 | 第34-36页 |
4.1.1 保安处分的渊源 | 第34-35页 |
4.1.2 保安处分特征 | 第35页 |
4.1.3 保安处分的种类 | 第35-36页 |
4.1.4 保安处分的基本原则 | 第36页 |
4.2 以保安处分代替收容教育的合理性、合法性、可行性分析 | 第36-44页 |
4.2.1 保安处分是否具有收容教育的性质 | 第36-37页 |
4.2.2 以保安处分措施代替收容教育制度的合理性分析 | 第37-39页 |
4.2.3 以保安处分措施代替收容教育制度的合法性分析 | 第39-40页 |
4.2.4 以保安处分措施代替收容教育制度的可行性分析 | 第40-42页 |
4.2.5 收容教育保安处分化的中国法治思想 | 第42-44页 |
结语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0页 |
致谢 | 第50-5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