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32页 |
1.1 新型纳米碳材料—石墨烯 | 第10页 |
1.2 石墨烯的结构 | 第10-11页 |
1.3 石墨烯的性质 | 第11-13页 |
1.3.1 机械性能 | 第12页 |
1.3.2 电学性能 | 第12-13页 |
1.3.3 热学性能 | 第13页 |
1.3.4 其它性能 | 第13页 |
1.4 石墨烯的制备 | 第13-17页 |
1.4.1 微机械剥离法 | 第13-14页 |
1.4.2 化学气相沉淀法 | 第14页 |
1.4.3 加热SiC外延生长法 | 第14-15页 |
1.4.4 化学氧化还原法 | 第15-17页 |
1.5 石墨烯的应用前景 | 第17-19页 |
1.6 氧化石墨烯 | 第19-21页 |
1.6.1 氧化石墨稀的结构和特征 | 第19-20页 |
1.6.2 氧化石墨稀的制备 | 第20-21页 |
1.7 石墨烯的功能化修饰 | 第21-24页 |
1.7.1 共价键修饰 | 第21-23页 |
1.7.2 非共价键修饰 | 第23-24页 |
1.8 石墨烯复合材料 | 第24-29页 |
1.8.1 石墨烯/聚合物复合材料 | 第24-28页 |
1.8.2 石墨烯/纳米粒子复合材料 | 第28-29页 |
1.9 本论文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29-32页 |
第2章 氧化石墨的改进工艺制备 | 第32-40页 |
2.1 引言 | 第32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32-34页 |
2.2.1 主要化学试剂 | 第32-33页 |
2.2.2 主要实验设备 | 第33页 |
2.2.3 主要分析仪器 | 第33页 |
2.2.4 氧化石墨的制备 | 第33页 |
2.2.5 制备工艺优化 | 第33-34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4-39页 |
2.3.1 制备工艺的优化 | 第34-36页 |
2.3.2 XRD表征 | 第36-37页 |
2.3.3 Raman光谱表征 | 第37-38页 |
2.3.4 FT-IR表征 | 第38-3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3章 聚酰胺–胺/石墨烯催化剂载体的制备 | 第40-53页 |
3.1 引言 | 第40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0-42页 |
3.2.1 主要化学试剂 | 第40-41页 |
3.2.2 主要实验设备 | 第41页 |
3.2.3 主要分析仪器 | 第41页 |
3.2.4 零代样品的制备 | 第41-42页 |
3.2.5 1-4 代样品的制备 | 第42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2-50页 |
3.3.1 分散性测试 | 第42-45页 |
3.3.2 UV-Vis表征 | 第45页 |
3.3.3 元素分析 | 第45-46页 |
3.3.4 热重测试(TG) | 第46-50页 |
3.3.5 TEM表征 | 第5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0-53页 |
第4章 聚酰胺–胺/石墨烯/金属纳米催化剂的制备 | 第53-63页 |
4.1 引言 | 第53-54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54-55页 |
4.2.1 主要化学试剂 | 第54页 |
4.2.2 主要实验设备 | 第54页 |
4.2.3 主要分析仪器 | 第54-55页 |
4.2.4 聚酰胺-胺/石墨烯/金属纳米催化剂的制备 | 第55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5-61页 |
4.3.1 分散性测试 | 第55-56页 |
4.3.2 SEM表征 | 第56-58页 |
4.3.3 TEM表征 | 第58-60页 |
4.3.4 催化性能测试 | 第60-6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第5章 结论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1页 |
缩略语词汇表 | 第71-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