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2页 |
1.1 光引发剂介绍 | 第10-18页 |
1.1.1 光引发机理 | 第10-11页 |
1.1.2 光引发剂的体系 | 第11-16页 |
1.1.3 紫外光引发剂的应用 | 第16-18页 |
1.2 酰基膦氧化物光引发剂简介 | 第18-20页 |
1.2.1 酰基膦氧化物类光引发剂的特点 | 第18页 |
1.2.2 酰基膦氧化物类光引发剂机理与研究方向 | 第18-19页 |
1.2.3 酰基膦氧化物类光引发剂的合成路线 | 第19-20页 |
1.3 杂多酸离子液体简介 | 第20页 |
1.4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20-22页 |
第2章 实验部分 | 第22-32页 |
2.1 实验原料和仪器 | 第22-24页 |
2.2 双( 2,4,6-三甲基苯甲酰基)苯基氧化膦的合成 | 第24-27页 |
2.2.1 合成原理 | 第24-25页 |
2.2.2 实验步骤 | 第25-26页 |
2.2.3 双( 2,4,6-三甲基苯甲酰基)苯基氧化膦的测试与表征 | 第26-27页 |
2.3 预聚物单体超支化顺丁烯酸酯的合成 | 第27-30页 |
2.3.1 合成原理 | 第27-28页 |
2.3.2 实验步骤 | 第28页 |
2.3.3 超支化聚酯HBPE与超支化顺丁烯酸酯的测试与表征 | 第28-30页 |
2.4 双( 2,4,6-三甲基苯甲酰基)苯基氧化膦的光引发化性能测试 | 第30-32页 |
2.4.1 紫外光固化膜的制备 | 第30页 |
2.4.2 膜性能测试 | 第30-32页 |
第3章 结果与讨论 | 第32-53页 |
3.1 双( 2,4,6-三甲基苯甲酰基)苯基氧化膦的结构分析 | 第32-35页 |
3.1.1 红外光谱分析 | 第32-33页 |
3.1.2 核磁共振分析 | 第33-34页 |
3.1.3 电喷雾质谱分析 | 第34-35页 |
3.1.4 双 (2,4,6-三甲基苯甲酰基 )苯基氧化膦的熔点 | 第35页 |
3.2 双( 2,4,6-三甲基苯甲酰基)苯基氧化膦合成条件优化 | 第35-44页 |
3.2.1 反应物配比对反应的影响 | 第35-37页 |
3.2.2 金属取代步骤反应时间对反应的影响 | 第37-38页 |
3.2.3 不同质子源对反应的影响 | 第38-39页 |
3.2.4 质子化过程反应时间对反应的影响 | 第39-40页 |
3.2.5 酰化过程反应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 第40-41页 |
3.2.6 酰化过程反应时间对反应的影响 | 第41-42页 |
3.2.7 氧化过程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 | 第42-44页 |
3.3 超支化聚酯HBPE2及超支化顺丁烯酯HBPE2-MA的结构分析 | 第44-48页 |
3.3.1 HBPE2以及HBPE2-MA的FT-IR表征 | 第44-45页 |
3.3.2 HBPE2的13C-NMR表征 | 第45页 |
3.3.3 HBPE2的羟值分析 | 第45-46页 |
3.3.4 HBPE2以及HBPE2-MA的分子量分布及黏度分布 | 第46页 |
3.3.5 HBPE2以及HBPE2-MA的TG表征 | 第46-47页 |
3.3.6 HBPE2以及HBPE2-MA的X-射线衍射分析 (XRD) | 第47-48页 |
3.4 双( 2,4,6-三甲基苯甲酰基苯基)苯基氧化膦催化性能测试 | 第48-51页 |
3.4.1 不同种类光引发剂制备紫外光固化膜的膜性能研究 | 第48页 |
3.4.2 不同种类及浓度光引发剂制备光固化膜的固化时间研究 | 第48-51页 |
3.5 双( 2,4,6-三甲基苯甲酰基)苯基氧化膦的合成经济成本核算 | 第51-53页 |
结论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9页 |
附录 | 第59-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