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英文缩写对照表 | 第15-1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21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6-17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19-20页 |
1.4 本文的论文框架 | 第20-21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1-37页 |
2.1 引言 | 第21页 |
2.2 图像分割技术 | 第21-22页 |
2.2.1 技术原理 | 第21页 |
2.2.2 技术分类 | 第21-22页 |
2.3 高斯平滑 | 第22-24页 |
2.3.1 高斯核函数 | 第22-23页 |
2.3.2 高斯卷积 | 第23-24页 |
2.4 水平集方法 | 第24-27页 |
2.4.1 传统水平集方法 | 第24-25页 |
2.4.2 主动轮廓模型 | 第25-26页 |
2.4.3 Mumford-Shah模型 | 第26-27页 |
2.4.4 C-V模型 | 第27页 |
2.5 GPGPU技术 | 第27-30页 |
2.5.1 GPGPU语言 | 第28页 |
2.5.2 GPGPU技术适用准则 | 第28-30页 |
2.6 骨架提取方法 | 第30-33页 |
2.6.1 骨架定义 | 第30-31页 |
2.6.2 骨架的性质 | 第31-32页 |
2.6.3 骨架提取常用算法 | 第32-33页 |
2.7 基于点云的曲面重构方法 | 第33-36页 |
2.7.1 点云定义 | 第33-34页 |
2.7.2 点云曲面重建方法 | 第34-36页 |
2.8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三章 断层曲面提取流程 | 第37-45页 |
3.1 断层解释 | 第37-40页 |
3.1.1 地震数据体来源 | 第37-38页 |
3.1.2 常规的断层解释流程 | 第38-39页 |
3.1.3 地震数据的选取 | 第39-40页 |
3.2 地震断层曲面自动提取流程 | 第40-44页 |
3.2.1 数据平滑 | 第41-42页 |
3.2.2 水平集方法的选取 | 第42-44页 |
3.2.3 断层点云曲面重建 | 第44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四章 三维断层点云提取方法 | 第45-63页 |
4.1 三维断层点云提取流程 | 第45-46页 |
4.2 改良的C-V模型 | 第46-55页 |
4.2.1 模型的建立 | 第46-48页 |
4.2.2 演化方程 | 第48-49页 |
4.2.3 演化的终止准则 | 第49-50页 |
4.2.4 断层点云提取流程 | 第50-52页 |
4.2.5 与其它水平集模型效果比较 | 第52-55页 |
4.3 基于GPU的水平集断层点云提取方法 | 第55-62页 |
4.3.1 水平集方法的GPU并行处理 | 第55-60页 |
4.3.2 基于GPU的水平集断层点云提取方法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60-6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五章 断层点云曲面重建方法 | 第63-76页 |
5.1 三维带轮廓断层点云构面流程 | 第63页 |
5.2 三维带轮廓断层点云骨架提取方法 | 第63-71页 |
5.2.1 骨架提取方法 | 第63-69页 |
5.2.2 骨架提取方法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69-71页 |
5.3 与其他提取方法提取出的断层曲面效果对比 | 第71-74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4-76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6-78页 |
6.1 工作总结 | 第76-77页 |
6.2 工作展望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4-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