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经济作物论文--油料作物论文--大豆论文

GmPIP1;6和GmAKT2基因在大豆抗逆中的功能研究

致谢第7-8页
目录第8-13页
缩略语表第13-14页
摘要第14-16页
Abstract第16-17页
1 文献综述第18-36页
    1.1 大豆遗传转化的研究进展第19-22页
        1.1.1 大豆遗传转化的主要方法第19-20页
        1.1.2 影响农杆菌介导的大豆转化的主要因素第20-22页
    1.2 水分胁迫第22-30页
        1.2.1 植物耐盐机制第22-26页
        1.2.2 水通道蛋白的特征与功能第26-28页
        1.2.3 植物水通道蛋白与非生物胁迫相关的功能研究第28-30页
    1.3 大豆花叶病毒病第30-34页
        1.3.1 大豆花叶病毒病第30-32页
        1.3.2 植物防御系统第32-33页
        1.3.3 钾元素第33-34页
    1.4 目的和意义第34-36页
2 材料和方法第36-48页
    2.1 实验材料第36页
        2.1.1 大豆材料第36页
        2.1.2 实验菌株和基础载体第36页
    2.2 实验方法第36-48页
        2.2.1 大豆营养液培养条件第36-37页
        2.2.2 大豆土壤培养条件第37页
        2.2.3 大豆基因cDNA和氨基酸数据分析第37页
        2.2.4 多序列比对与及进化树分析第37页
        2.2.5 超表达载体的构建第37-38页
        2.2.6 农杆菌介导大豆子叶节转化第38-41页
        2.2.7 GFP融合蛋白载体的构建第41页
        2.2.8 亚细胞定位第41页
        2.2.9 爪蟾卵母细胞表达载体的构建第41页
        2.2.10 爪蟾卵母细胞表达实验第41-42页
        2.2.11 酵母表达载体的构建第42页
        2.2.12 酵母转化第42页
        2.2.13 酵母互补实验第42页
        2.2.14 GmAKT2基因启动子融合GUS载体的构建第42-43页
        2.2.15 切片制作第43页
        2.2.16 高盐法提取植物基因组DNA第43-44页
        2.2.17 Southern杂交第44-45页
        2.2.18 RNA的提取和纯化第45页
        2.2.19 逆转录第45页
        2.2.20 半定量PCR和实时定量PCR第45页
        2.2.21 盐处理第45-46页
        2.2.22 SMV接种第46页
        2.2.23 植物光合作用测定第46页
        2.2.24 植物导水率测定第46页
        2.2.25 气孔孔径和密度测定第46-47页
        2.2.26 植物元素的测定第47页
        2.2.27 植物可溶性糖的测定第47页
        2.2.28 大豆考种第47-48页
3 以草丁膦为筛选剂的大豆转化体系的建立与优化第48-60页
    3.1 引言第48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48-60页
        3.2.1 大豆转化载体的构建第48-50页
        3.2.2 以草丁膦为筛选剂的大豆转基因体系的建立与优化第50-55页
        3.2.3 大豆转基因材料的鉴定第55-60页
4 大豆GmPIP1;6基因的分析及功能研究第60-80页
    4.1 引言第60-61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61-76页
        4.2.1 大豆PIP基因注释及蛋白结构分析第61-63页
        4.2.2 GmPIP1;6亚细胞定位第63-64页
        4.2.3 GmPIP1;6蛋白在爪蟾卵母细胞中的表达分析第64页
        4.2.4 GmPIP1;6表达模式分析第64页
        4.2.5 NaCl处理条件GmPIP1;6的表达分析第64-66页
        4.2.6 GmPIP1;6超表达转基因大豆材料的发展和鉴定第66页
        4.2.7 盐胁迫条件下GmPIP1;6超表达大豆的表型分析第66-68页
        4.2.8 GmPIP1;6超表达大豆的光合指标分析第68-70页
        4.2.9 GmPIP1;6超表达材料的导水率分析第70-71页
        4.2.10 盐胁迫条件下GmPIP1;6超表达材料的Na+浓度分析第71-73页
        4.2.11 盐胁迫响应基因的表达分析第73-74页
        4.2.12 GmPIP1;6超表达材料的脯氨酸含量分析第74-75页
        4.2.13 GmPIP1;6超表达对大豆产量的影响第75-76页
    4.3 讨论第76-80页
        4.3.1 GmPIP1;6编码质膜水通道蛋白并调控大豆导水率第76-77页
        4.3.2 超表达GmPIP1;6增加大豆耐盐性第77-78页
        4.3.3 GmPIP1;6影响大豆光合作用和产量第78-80页
5 大豆GmAKT2基因的分析及功能研究第80-95页
    5.1 引言第80页
    5.2 结果与分析第80-92页
        5.2.1 土壤中钾离子浓度对大豆SMV发病率的影响分析第80-82页
        5.2.2 土壤中钾离子浓度对大豆叶片钾离子浓度的影响第82-83页
        5.2.3 不同抗病品种大豆接种SMV后GmAKT2的表达分析第83-84页
        5.2.4 GmAKT2基因注释及蛋白结构分析第84-85页
        5.2.5 GmAKT2蛋白酵母互补实验第85页
        5.2.6 GmAKT2表达模式分析第85-87页
        5.2.7 缺钾处理条件GmAKT2的表达分析第87页
        5.2.8 GmAKT2超表达转基因大豆材料的发展和鉴定第87-89页
        5.2.9 GmAKT2超表达材料钾离子浓度分析第89页
        5.2.10 GmAKT2超表达材料的抗病表型和SMV基因表达分析第89-92页
        5.2.11 GmAKT2超表达材料叶片蔗糖浓度分析第92页
    5.3 讨论第92-95页
        5.3.1 GmAKT2编码钾离子通道蛋白并调控大豆K~+重新分配第92-93页
        5.3.2 超表达GmAKT2增加大豆对SMV抗病性第93页
        5.3.3 GmAKT2影响大豆体内的蔗糖合成与运输第93-95页
6 结论与展望第95-98页
    6.1 结论第95-96页
    6.2 展望第96-98页
参考文献第98-110页
附件第110-111页
攻读博士期间获得的研究成果第111页

论文共11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OsABCB14参与水稻生长素转运及铁平衡
下一篇:基于主动作物传感器GreenSeeker的马铃薯氮素营养诊断及推荐施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