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物理学论文--光学论文--非线性光学(强光与物质的作用)论文

关于激光注入产生大电荷量高性能电子束的初步研究

致谢第5-6页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目次第11-14页
1 绪论第14-48页
    1.1 激光尾波场加速器的研究背景第14-19页
        1.1.1 传统粒子加速器的发展第14-15页
        1.1.2 激光技术的发展第15-16页
        1.1.3 激光直接加速电子第16-18页
        1.1.4 激光尾波场加速器的提出第18-19页
    1.2 激光尾波场的产生第19-36页
        1.2.1 有质动力第19-21页
        1.2.2 等离子体波第21-29页
        1.2.3 激光尾波场的激发方案第29-36页
    1.3 电子的注入与捕获第36-44页
        1.3.1 电子的捕获理论第36-38页
        1.3.2 电子注入方案第38-44页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44-46页
        1.4.1 理论和模拟方面第44-45页
        1.4.2 实验方面第45-46页
    1.5 小结第46-48页
2 高强度主脉冲下注入电荷量随注入脉冲强度的变化第48-60页
    2.1 引言第48-50页
    2.2 数值模拟结果及分析第50-52页
    2.3 空泡中电子的捕获判据第52-54页
    2.4 电子相空间分布对注入电荷量的影响第54-56页
    2.5 随机加热机制对电子相空间分布的影响第56-58页
    2.6 数值模拟验证第58-59页
    2.7 小结第59-60页
3 最优主脉冲参数产生大电荷量高性能的电子束第60-71页
    3.1 引言第60-62页
    3.2 数值模拟结果与分析第62-63页
    3.3 最优主脉冲参数存在机制第63-65页
    3.4 最优空泡产生最优电子束第65-69页
        3.4.1 最大电荷量第65-67页
        3.4.2 最优单能性第67-69页
    3.5 数值验证第69-70页
    3.6 小结第70-71页
4 束流负载优化产生大电荷量准单能电子束第71-83页
    4.1 引言第71-73页
    4.2 数值模拟结果及分析第73-75页
    4.3 一维非线性尾波场束流负载优化理论第75-79页
    4.4 注入脉冲宽度对束流负载优化效应的影响第79-81页
    4.5 小结第81-83页
5 双束主脉冲结构产生大电荷量高性能电子束第83-92页
    5.1 引言第83-85页
    5.2 双束主脉冲碰撞注入方案第85-88页
    5.3 激光偏振方向的影响第88-89页
    5.4 主脉冲间距对注入电子束的影响第89-90页
    5.5 小结第90-92页
6 空泡碰撞动力学第92-101页
    6.1 引言第92-93页
    6.2 空泡碰撞动力学第93-96页
    6.3 电子动力学第96-98页
    6.4 电子从规则运动到随机运动的转变第98-100页
    6.5 小结第100-101页
7 总结与展望第101-105页
    7.1 总结第101-103页
    7.2 展望第103-105页
参考文献第105-115页
发表文章目录第115页

论文共11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几丁质结合蛋白在卤虫休眠卵形成过程中的功能研究
下一篇:天体物理中重离子与小分子冰的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