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财政、国家财政论文--中国财政论文--财政史论文

明代浙江地方财政结构变迁研究

摘要第4-7页
Abstract第7-9页
目录第10-12页
绪论第12-26页
    一、 问题的提出与概念界定第12-16页
    二、 明代地方财政史研究的学术脉络第16-26页
        1、配户当差与里甲制第16-17页
        2、里甲正役的任务第17-19页
        3、杂役佥派与均徭法第19-21页
        4、田赋折银第21页
        5、均徭役银纳化和科派方式的调整第21-22页
        6、上供物料与地方公费的改革第22-23页
        7、一条鞭法的成立与展开第23-26页
第一章 正项钱粮的银纳化进程与收支结构第26-44页
    引言第26页
    第一节 正项税粮的构成与银纳化进程分析第26-37页
    第二节 存留粮的支出结构与财政功能第37-43页
        一、 地方存留粮的支出结构第37-40页
        二、 地方存留粮的财政功能第40-43页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二章 均徭法结构变迁研究第44-89页
    引言第44页
    第一节 均徭役形态若干问题研究第44-56页
        一、 均徭法与地方役法结构的调整第45-49页
        二、 “均徭文册”的形制第49-50页
        三、 均徭役的轮役周期第50-51页
        四、 均徭役的应役形态第51-56页
    第二节 从银、力差的变迁看均徭法的演化路径第56-80页
        一、 均徭银差的成立、功能及其演化路径第56-67页
        二、 均徭力差的承当方式及其变迁第67-76页
        三、 均徭审编与佥派之间的关系第76-80页
    第三节 均徭役结构的“稳定态”及其突破原因第80-87页
        一、 均徭役结构“稳定态”的一般描述第80-82页
        二、 均徭役“稳定态”突破原因分析第82-87页
    本章小结第87-89页
第三章 上供物料、地方公费的收支结构与均平法改革研究第89-142页
    引言第89页
    第一节 上供物料的增长趋势与办纳方式的变迁第89-109页
        一、 学术史反思与问题的提出第89-91页
        二、 上供物料的分类与额坐二办的形成时间第91-96页
        三、 上供物料增量的量化分析第96-104页
        四、 上供物料办纳方式的变迁第104-109页
    第二节 公费银的收支结构与均平法改革第109-138页
        一、 学术史反思与问题的提出第109-112页
        二、 杂办银的成因分析第112-119页
        三、 杂办银的收支规模与支办原则第119-129页
        四、 “均平法”改革与杂办银收支结构的变化第129-135页
        五、 “均平法”改革成因分析第135-138页
    本章小结第138-140页
    附录 浙江布政司各府杂办银总量估算第140-142页
第四章 驿传役的收支结构与变迁第142-152页
    引言第142页
    一、 问题的提出第142-143页
    二、 正德以前驿传的应役方式第143-147页
    三、 正德以后驿传财政的收支结构与均平法改革第147-151页
    本章小结第151-152页
第五章 地方赋役财政结构的运作原理及其变迁第152-200页
    引言第152页
    第一节 地方赋役财政结构运行原理分析第152-178页
        一、 明代地方财政变迁研究框架的反思第152-155页
        二、 明代地方赋役财政结构的运行原理第155-158页
        三、 地方财政模型中各因素的界定与分析第158-178页
    第二节 “一条鞭法”的财政史意义第178-198页
        一、 “一条鞭法”财政史意义的学术史整理第178-180页
        二、 庞尚鹏对地方财政体制的改革第180-192页
        三、 一条鞭法与地方财政体系的深入整合第192-198页
    本章小结第198-200页
结论第200-205页
参考文献第205-220页
后记第220-221页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第221页

论文共22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青铜时代至早期铁器时代东天山地区聚落遗址研究
下一篇:晚清民初“现代文学教育”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