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剪切应变速率下软黏土力学响应及微观结构分析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8页 |
1.1 前言 | 第14-15页 |
1.2 软黏土的工程特性 | 第15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26页 |
1.3.1 软黏土真三轴试验的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1.3.2 饱和软黏土软土剪切速率效应的研究现状 | 第18-21页 |
1.3.3 土体微观结构分析的研究现状 | 第21-25页 |
1.3.4 有限特征比理论研究现状 | 第25-26页 |
1.4 本文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 第26-28页 |
1.4.1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26-27页 |
1.4.2 本文的创新点 | 第27-28页 |
第二章 试验仪器与试验方法 | 第28-42页 |
2.1 引言 | 第28页 |
2.2 试验仪器 | 第28-34页 |
2.2.1 SPAX-2000真三轴系统 | 第28-31页 |
2.2.2 核磁共振试验仪 | 第31-33页 |
2.2.3 电子显微镜 | 第33-34页 |
2.3 试样物理力学性质参数 | 第34-35页 |
2.3.1 取土现场情况 | 第34-35页 |
2.3.2 软土物理力学参数 | 第35页 |
2.4 试验步骤 | 第35-41页 |
2.4.1 试样制备 | 第35-37页 |
2.4.2 试样饱和 | 第37-39页 |
2.4.3 试样固结 | 第39-40页 |
2.4.4 试样剪切 | 第40-41页 |
2.4.5 核磁共振试验 | 第4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三章 不同剪切应变速率下软黏土力学响应特征 | 第42-57页 |
3.1 引言 | 第42页 |
3.2 真三轴试验方案 | 第42-44页 |
3.3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44-56页 |
3.3.1 偏应力-轴向应变关系 | 第44-48页 |
3.3.2 孔压-轴向应变关系 | 第48-51页 |
3.3.3 剪切速率对抗剪强度参数的影响 | 第51-54页 |
3.3.4 误差分析 | 第54-5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四章 三轴剪切过程中软黏土微观结构变化特征分析 | 第57-80页 |
4.1 引言 | 第57页 |
4.2 微观试验方案 | 第57-61页 |
4.3 饱和软黏土SEM试验分析 | 第61-68页 |
4.3.1 SEM试验方法 | 第61页 |
4.3.2 软土微观结构形态特征分析 | 第61-65页 |
4.3.3 微观结构图像预处理 | 第65-66页 |
4.3.4 微观孔隙结构定量分析 | 第66-68页 |
4.3.5 误差分析 | 第68页 |
4.4 核磁共振试验 | 第68-79页 |
4.4.1 核磁共振试验原理 | 第68-71页 |
4.4.2 饱和软黏土核磁共振T2谱图分析 | 第71-75页 |
4.4.3 饱和软黏土孔径分布特征研究 | 第75-78页 |
4.4.4 误差分析 | 第78-7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第五章 有限特征比本构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 第80-96页 |
5.1 引言 | 第80页 |
5.2 剪切速率对内变量V/S的影响 | 第80-82页 |
5.3 模型参数及演化方程的确定 | 第82-88页 |
5.3.1 待求参数相互关系 | 第85页 |
5.3.2 模型参数求解 | 第85-86页 |
5.3.3 演化方程的建立 | 第86-88页 |
5.4 模型适用性分析 | 第88-95页 |
5.4.1 理论模型与试验结果比较分析 | 第90-91页 |
5.4.2 实例分析 | 第91-95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95-96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96-98页 |
参考文献 | 第98-10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等学术成果 | 第105-107页 |
致谢 | 第1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