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机械、仪表工业论文--起重机械与运输机械论文--装卸机械论文--装载机论文

装载机驾驶室声振耦合特性及优化设计研究

中文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字母注释表第12-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2页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3-14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9页
        1.2.1 声振耦合特性分析研究现状第14-16页
        1.2.2 驾驶室优化设计研究现状第16-19页
    1.3 本文研究内容第19-22页
第二章 驾驶室声振耦合特性及模态分析第22-42页
    2.1 引言第22页
    2.2 驾驶室结构模态分析第22-27页
        2.2.1 结构模型的建立第22-24页
        2.2.2 结构模态分析第24-27页
    2.3 驾驶室声腔模态分析第27-32页
        2.3.1 声腔模态理论基础第27-28页
        2.3.2 声腔模型的建立第28-29页
        2.3.3 声腔模态分析第29-32页
    2.4 模态试验及声振耦合模态分析第32-40页
        2.4.1 声振耦合理论基础第32页
        2.4.2 模态试验第32-36页
        2.4.3 声振耦合模态分析第36-40页
    2.5 本章小结第40-42页
第三章 驾驶室振动特性及声场特性分析第42-55页
    3.1 引言第42页
    3.2 悬置点激励力的测取第42-46页
    3.3 驾驶室振动特性分析第46-50页
        3.3.1 频率响应分析理论基础第47页
        3.3.2 频率响应及振动特性分析第47-50页
    3.4 驾驶室声压虚拟预测及声场分析第50-54页
        3.4.1 耦合声学有限元理论基础第50-52页
        3.4.2 声压虚拟预测及分析第52-54页
    3.5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第四章 声学灵敏度及ATV法板件贡献度分析第55-63页
    4.1 声学灵敏度分析第55-57页
        4.1.1 声学灵敏度分析理论基础第55页
        4.1.2 结果及分析第55-57页
    4.2 ATV法板件贡献度分析第57-62页
        4.2.1 ATV法概述第57-58页
        4.2.2 板件贡献度分析理论第58页
        4.2.3 驾驶室板件贡献度分析第58-62页
    4.3 本章小结第62-63页
第五章 驾驶室结构优化设计第63-77页
    5.1 结构优化方法简介第63-69页
        5.1.1 形貌优化概述第64-65页
        5.1.2 折衷规划法第65-67页
        5.1.3 平均频率法第67-69页
    5.2 驾驶室结构优化及分析第69-75页
        5.2.1 多目标函数建立第69-70页
        5.2.2 驾驶室优化结果分析第70-73页
        5.2.3 直线型肋板形貌优化第73-74页
        5.2.4 声压二次预测及效果评价第74-75页
    5.3 本章小结第75-77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77-79页
    6.1 论文总结第77-78页
    6.2 后续工作及展望第78-79页
参考文献第79-84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84-85页
致谢第85-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嵌入式平台的智能电子听诊器的研制
下一篇:基于知识的液压集成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