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基础设施投融资平台的发展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页 |
·国内外关于政府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的研究 | 第9-12页 |
·国外研究 | 第9-11页 |
·国内研究 | 第11-12页 |
·国内外已有研究的评价 | 第12页 |
·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2-15页 |
第二章 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体制的发展与现状 | 第15-21页 |
·计划经济时代基础设施投融资体系 | 第15-16页 |
·市场经济体系下的基础设施投融资体系 | 第16-19页 |
·第一阶段(1979—1987年) | 第16-17页 |
·第二阶段(1992年—2003年) | 第17-18页 |
·第三阶段(2004—现在) | 第18-19页 |
·政府基础设施投融资平台的建立 | 第19-21页 |
第三章 政府基础设施投融资平台 | 第21-34页 |
·投融资平台模式的相关理论 | 第21-28页 |
·基础设施 | 第21-24页 |
·投融资体制 | 第24-25页 |
·公共物品理论 | 第25-27页 |
·项目区分理论 | 第27-28页 |
·投融资平台模式 | 第28-34页 |
·投融资平台的涵义 | 第28-29页 |
·投融资平台的功能 | 第29-30页 |
·投融资平台的运营 | 第30-32页 |
·构建投融资平台的重要意义 | 第32-34页 |
第四章 政府基础设施投融资平台的风险分析 | 第34-42页 |
·投融资平台的风险 | 第34-38页 |
·融资风险 | 第34-36页 |
·资金运用和偿还的风险 | 第36-37页 |
·地方政府过度融资风险 | 第37-38页 |
·投融资平台风险的深层次原因 | 第38-41页 |
·投融资体制的缺点 | 第38页 |
·法律体制不健全 | 第38-39页 |
·政府职能不明晰 | 第39页 |
·政府投资领域宽泛 | 第39页 |
·投融资主体不明晰 | 第39-40页 |
·垄断局面尚未突破,对民间资产歧视 | 第40页 |
·缺乏竞争体制 | 第40-41页 |
·风险的规避 | 第41-42页 |
第五章 国内典型投融资模式经验借鉴 | 第42-48页 |
·"整合资源,特许经营、资本运作"的北京模式 | 第42-43页 |
·"市区联动"的成都市城建投融资模式 | 第43-44页 |
·"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上海投融资模式 | 第44-45页 |
·"集中管理"的武汉市城建资金管理模式 | 第45-48页 |
第六章 完善投融资平台模式的措施建议 | 第48-54页 |
·总体思路 | 第48-49页 |
·措施及建议 | 第49-54页 |
·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强化投融资平台主体地位 | 第49-50页 |
·项目投融资决策过程前移 | 第50-51页 |
·拓展投融资平台市场化融资能力 | 第51-52页 |
·建立项目投资的全过程风险控制 | 第52-53页 |
·建立项目投资的合理退出机制 | 第53-54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