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药学论文--药理学论文

多酚化合物和抗坏血酸对蛋白质淀粉样纤维化的抑制作用

摘要第3-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1章 引言第13-27页
    1.1 蛋白质淀粉样纤维化第13-14页
    1.2 蛋白质淀粉样纤维化引起的疾病第14-15页
    1.3 牛胰岛素第15-16页
    1.4 溶菌酶第16-17页
    1.5 多酚化合物对蛋白质淀粉样纤维化的作用第17-20页
        1.5.1 天然多酚的化学结构特点和生物效应第18页
        1.5.2 EGCG的自氧化及其抗纤维化作用第18-19页
        1.5.3 多酚化合物抑制蛋白纤维化的分子机制第19-20页
    1.6 抗坏血酸对蛋白质淀粉样纤维化的影响第20-21页
    1.7 多酚化合物抑制纤维化过程的分子机制第21-22页
    1.8 蛋白质淀粉样纤维化的检测方法第22-27页
        1.8.1 ThT与ANS荧光光谱第22-23页
        1.8.2 圆二色光谱第23-24页
        1.8.3 SDS-PAGE凝胶电泳第24页
        1.8.4 透射电子显微镜第24-25页
        1.8.5 蛋白沉淀分析(考马斯亮蓝法)第25-27页
第2章 实验部分第27-35页
    2.1 试剂材料及仪器设备第27-29页
        2.1.1 实验试剂及材料第27页
        2.1.2 仪器设备第27-28页
        2.1.3 实验试剂及配制第28-29页
    2.2 实验方法第29-35页
        2.2.1 蛋白质淀粉样纤维样品的制备第29-30页
        2.2.2 紫外光谱分析第30-31页
        2.2.3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第31页
        2.2.4 质谱分析第31页
        2.2.5 ThT荧光光谱分析第31-32页
        2.2.6 ANS荧光光谱分析第32页
        2.2.7 圆二色光谱分析第32页
        2.2.8 TEM观察纤维形态第32页
        2.2.9 SDS-PAGE电泳分析第32-33页
        2.2.10 蛋白质的定量分析第33-35页
第3章 实验结果第35-69页
    3.1 EGCG的稳定性第35-38页
        3.1.1 HPLC检测不同pH条件下EGCG的稳定性第35-36页
        3.1.2 MS检测 EGCG及EGCG_(ox)第36-38页
    3.2 EGCG及EGCG_(ox)对牛胰岛素淀粉样纤维化的影响第38-44页
        3.2.1 ThT荧光分析第38-39页
        3.2.2 ANS荧光分析第39-40页
        3.2.3 TEM观察淀粉样纤维形态第40-41页
        3.2.4 圆二光谱法分析第41-42页
        3.2.5 离子强度对胰岛素淀粉样纤维化的影响第42-44页
    3.3 EGCG及氧化产物对溶菌酶淀粉样纤维化的影响第44-50页
        3.3.1 ThT荧光监测溶菌酶纤维化过程第44-45页
        3.3.2 ANS荧光分析第45-46页
        3.3.3 TEM观察溶菌酶淀粉样纤维的形貌第46-47页
        3.3.4 圆二光谱分析溶菌酶纤维化过程中的结构变化第47-48页
        3.3.5 EGCG及EGCG_(ox)对溶菌酶成熟纤维的降解作用第48-50页
    3.4 没食子酸的稳定性第50-52页
        3.4.1 紫外-可见光谱检测没食子酸的稳定性第50页
        3.4.2 HPLC检测没食子酸的稳定性第50-52页
    3.5 没食子酸及其氧化产物对溶菌酶淀粉样纤维化的影响第52-56页
        3.5.1 ThT荧光分析第52页
        3.5.2 ANS荧光分析第52-53页
        3.5.3 圆二光谱法分析溶菌酶纤维过程中的结构变化第53-54页
        3.5.4 TEM观察溶菌酶淀粉样纤维的形貌第54-55页
        3.5.5 没食子酸及其氧化产物对溶菌酶成熟纤维的降解作用第55-56页
    3.6 Vc的稳定性第56-58页
        3.6.1 紫外光谱检测Vc的稳定性第56页
        3.6.2 高效液相色谱检测Vc的稳定性第56-58页
    3.7 Vc及Vc_(ox)对溶菌酶淀粉样纤维化的影响第58-65页
        3.7.1 ThT荧光分析第58-59页
        3.7.2 ANS荧光分析第59-61页
        3.7.3 圆二色谱法分析溶菌酶纤维过程的结构变化第61-62页
        3.7.4 TEM观察溶菌酶淀粉样纤维形貌第62-63页
        3.7.5 SDS-PAGE分析淀粉样纤维化后的溶菌酶第63页
        3.7.6 Vc和Vc_(ox)对成熟溶菌酶纤维的降解作用第63-65页
    3.8 Vc及Vc_(ox)对牛胰岛素淀粉样纤维化的影响第65-69页
        3.8.1 ThT荧光分析第65页
        3.8.2 加盐条件下Vc及Vc_(ox)的作用第65-66页
        3.8.3 SDS-PAGE分析淀粉样纤维化后的胰岛素第66-67页
        3.8.4 TEM观察牛胰岛素聚集体的形貌第67-69页
第4章 讨论第69-73页
    4.1 蛋白质淀粉样纤维化过程第69页
    4.2 EGCG及其EGCG_(ox)对蛋白淀粉样纤维化的影响第69-70页
    4.3 没食子酸及其没食子酸氧化产物对纤维的作用第70-71页
    4.4 Vc及其Vc_(ox)对纤维的作用机制第71-73页
第5章 结论第73-75页
参考文献第75-8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85-87页
致谢第87-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荧光硅纳米粒子分析检测碱性磷酸酶活性和抗坏血酸含量
下一篇:场所的意义--以岳敏君艺术中的场所意识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