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0页 |
1.1 SO_2危害及排放控制趋势 | 第9-10页 |
1.2 烟气脱硫工艺概述 | 第10-12页 |
1.2.1 干法脱硫工艺 | 第10-11页 |
1.2.2 半干法脱硫工艺 | 第11页 |
1.2.3 湿法脱硫工艺 | 第11-12页 |
1.3 氧化镁法脱硫工艺原理及特点 | 第12-14页 |
1.4 亚硫酸镁氧化反应动力学研究背景 | 第14-17页 |
1.4.1 亚硫酸镁非催化氧化的研究 | 第15页 |
1.4.2 过渡金属催化亚硫酸镁氧化的研究 | 第15-17页 |
1.4.3 亚硫酸镁催化氧化反应中存在的问题 | 第17页 |
1.5 固相催化剂制备工艺概述 | 第17-19页 |
1.5.1 共沉淀法 | 第17-18页 |
1.5.2 浸渍法 | 第18页 |
1.5.3 混合法 | 第18页 |
1.5.4 热熔融法 | 第18页 |
1.5.5 离子交换法 | 第18-19页 |
1.6 课题研究目的、意义与内容 | 第19-20页 |
1.6.1 课题背景 | 第19页 |
1.6.2 课题研究意义 | 第19页 |
1.6.3 课题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第2章 实验与方法 | 第20-23页 |
2.1 实验装置和方法 | 第20-21页 |
2.1.1 试剂和药品 | 第20页 |
2.1.2 实验仪器和装置 | 第20-21页 |
2.2 亚硫酸镁样品的制备和含量测定 | 第21-22页 |
2.3 催化剂的活性评价 | 第22-23页 |
第3章 固相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工艺优化 | 第23-28页 |
3.1 固相催化剂的制备 | 第23-24页 |
3.2 催化剂制备条件的优化设计 | 第24-27页 |
3.2.1 正交试验设计 | 第24-25页 |
3.2.2 最佳制备条件的确定 | 第25-27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4章 催化剂的表征 | 第28-31页 |
4.1 扫面电镜(SEM)表征 | 第28页 |
4.2 比表面积(BET)表征 | 第28-29页 |
4.3 X射线荧光光谱(XRF)表征 | 第29页 |
4.4 X射线衍射(XRD)表征 | 第29页 |
4.5 EDS能谱表征分析 | 第29-30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5章 固相催化剂条件下亚硫酸镁氧化动力学 | 第31-39页 |
5.1 催化剂条件下亚硫酸镁氧化反应动力学实验 | 第31-35页 |
5.1.1 负载型固相钴基催化剂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 第31-32页 |
5.1.2 亚硫酸镁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 第32页 |
5.1.3 氧分压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 第32-33页 |
5.1.4 pH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 第33-34页 |
5.1.5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 第34-35页 |
5.2 催化氧化反应机理 | 第35-38页 |
5.2.1 本征反应速率RA | 第35-36页 |
5.2.2 亚硫酸镁的溶解速率RB | 第36页 |
5.2.3 氧的扩散速率RC | 第36-37页 |
5.2.4 总反应速率R | 第37-38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6章 催化剂有效活性成分流失特征研究 | 第39-42页 |
6.1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钴负载量 | 第39-40页 |
6.1.1 样品的全消解 | 第39页 |
6.1.2 测定方法和步骤 | 第39-40页 |
6.2 催化剂重复催化实验 | 第40-41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2-44页 |
7.1 结论 | 第42-43页 |
7.2 展望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8页 |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