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35页 |
1.1 GP 的概述 | 第9-17页 |
1.1.1 GP 的简介 | 第9页 |
1.1.2 GP 的基本性质 | 第9-11页 |
1.1.2.1 力学性质 | 第9-10页 |
1.1.2.2 电学性质 | 第10页 |
1.1.2.3 热学性质 | 第10-11页 |
1.1.3 GP 的制备方法 | 第11-15页 |
1.1.3.1 化学合成法 | 第11-12页 |
1.1.3.2 机械剥离法 | 第12-13页 |
1.1.3.3 化学气相沉积法 | 第13页 |
1.1.3.4 SiC 热解的外延生长法 | 第13-14页 |
1.1.3.5 取向生长法 | 第14页 |
1.1.3.6 电弧法 | 第14页 |
1.1.3.7 电化学方法 | 第14页 |
1.1.3.8 氧化石墨还原法 | 第14-15页 |
1.1.4 GP 的应用 | 第15-17页 |
1.1.4.1 传感器 | 第15页 |
1.1.4.2 储氢材料 | 第15页 |
1.1.4.3 电极材料 | 第15-16页 |
1.1.4.4 药物控制与释放 | 第16页 |
1.1.4.5 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 | 第16-17页 |
1.2 还原的氧化石墨烯的概述 | 第17-24页 |
1.2.1 还原的氧化石墨烯的简介 | 第17页 |
1.2.2 rGO 的制备方法 | 第17-22页 |
1.2.2.1 化学还原剂还原 | 第18-21页 |
1.2.2.2 高温热还原法 | 第21页 |
1.2.2.3 水热还原法 | 第21页 |
1.2.2.4 微波辅助还原 | 第21-22页 |
1.2.3 rGO 的应用 | 第22-24页 |
1.2.3.1 催化反应 | 第22页 |
1.2.3.2 修饰 rGO 催化的反应 | 第22-24页 |
1.3 偶氮化合物的综述 | 第24-33页 |
1.3.1 偶氮化合物的简介 | 第24-25页 |
1.3.2 偶氮化合物的应用 | 第25页 |
1.3.2.1 应用于染料 | 第25页 |
1.3.2.2 应用于光存贮材料方面 | 第25页 |
1.3.2.3 应用于分子开关方面 | 第25页 |
1.3.2.4 应用于光学非线性材料方面 | 第25页 |
1.3.3 偶氮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 第25-33页 |
1.3.3.1 重氮盐与芳香族化合物的偶联反应 | 第26页 |
1.3.3.2 芳香肼的氧化脱氢反应 | 第26-28页 |
1.3.3.3 芳香胺被氧化为偶氮化合物 | 第28-31页 |
1.3.3.4 硝基化合物被还原为偶氮化合物 | 第31-33页 |
1.3.3.5 其他方法制备偶氮化合物 | 第33页 |
1.4 立题依据、意义及设计思路 | 第33-35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35-47页 |
2.1 实验仪器与药品 | 第35-36页 |
2.1.1 实验仪器 | 第35页 |
2.1.2 实验药品 | 第35-36页 |
2.2 GO 的制备与表征方法 | 第36-38页 |
2.2.1 GO 的制备 | 第36-37页 |
2.2.1.1 利用 Hummers 法制备 GO | 第36-37页 |
2.2.2 GO 的表征方法 | 第37-38页 |
2.2.2.1 红外表征 | 第37页 |
2.2.2.2 X 射线衍射表征 | 第37-38页 |
2.3 rGO 的制备与表征 | 第38-39页 |
2.3.1 rGO 的制备 | 第38-39页 |
2.3.1.1 水合肼还原 GO 制备 rGO-1 | 第38页 |
2.3.1.2 硼氢化钠还原制备 rGO-2 | 第38页 |
2.3.1.3 亚硫酸氢钠还原制备 rGO-3 | 第38页 |
2.3.1.4 水热还原制备 rGO-4 | 第38-39页 |
2.3.2 rGO 的表征方法 | 第39页 |
2.3.2.1 红外表征 | 第39页 |
2.3.2.2 X 射线衍射表征 | 第39页 |
2.3.2.3 热重表征 | 第39页 |
2.3.2.4 透射电子显微镜表征 | 第39页 |
2.4 脱氢反应所需底物的制备 | 第39-42页 |
2.4.1 1a、1e 的制备 | 第39-40页 |
2.4.2 1b-1d、1i、1j 的制备 | 第40页 |
2.4.3 4-苄氧基氢化偶氮苯(1f)的制备 | 第40-41页 |
2.4.4 1g、1h 的制备 | 第41-42页 |
2.4.5 4-氯-4′-苄氧基氢化偶氮苯(1k)的制备 | 第42页 |
2.5 rGO-1 催化的氢化偶氮化合物的脱氢反应 | 第42-43页 |
2.6 产品表征数据 | 第43-47页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第47-60页 |
3.1 GO 的表征与分析 | 第47-48页 |
3.1.1 红外光谱表征与分析 | 第47页 |
3.1.2 X 射线衍射表征与分析 | 第47-48页 |
3.2 rGO 的表征与分析 | 第48-51页 |
3.2.1 红外光谱表征与分析 | 第48-49页 |
3.2.2 X 射线衍射表征与分析 | 第49页 |
3.2.3 热重分析 | 第49-51页 |
3.2.4 透射电子显微镜表征 | 第51页 |
3.3 氢化偶氮化合物在 rGO-1 催化下的脱氢反应 | 第51-57页 |
3.3.1 实验条件优化 | 第51-55页 |
3.3.1.1 反应温度的选择 | 第51-52页 |
3.3.1.2 反应催化剂用量的选择 | 第52-53页 |
3.3.1.3 反应溶剂的选择 | 第53页 |
3.3.1.4 不同催化剂的比较 | 第53-55页 |
3.3.1.5 反应催化剂的重复利用 | 第55页 |
3.3.2 反应底物的扩展 | 第55-57页 |
3.4 脱氢反应机理的推测 | 第57-60页 |
第四章 谱图解析 | 第60-63页 |
4.1 部分偶氮化合物谱图解析 | 第60-63页 |
4.1.1 4,4'-二甲基偶氮苯解析 | 第60页 |
4.1.2 4-苄氧基偶氮苯解析 | 第60-61页 |
4.1.3 2,2'-二氯偶氮苯解析 | 第61-63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2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72-73页 |
附录 | 第73-78页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