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中国工业经济论文--工业部门经济论文

整车厂混线生产控制研究及应用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7页
    1.1 引言第10页
    1.2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5页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5-17页
        1.4.1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第15页
        1.4.2 章节安排第15-17页
第二章 突发情况下的混线生产问题描述第17-25页
    2.1 混线生产模式第17-18页
    2.2 突发情况下的混线生产问题描述第18-21页
        2.2.1 混线生产问题描述第18-20页
        2.2.2 突发情况下混线生产问题描述第20-21页
    2.3 混线生产控制的必要性第21-22页
    2.4 影响混线生产控制的关键因素第22-25页
        2.4.1 生产序列第22-24页
        2.4.2 生产作息第24-25页
第三章 基于遗传算法的混线生产控制研究第25-33页
    3.1 混线生产总体控制目标第25-26页
    3.2 突发情况下混线生产总体控制方案第26-27页
    3.3 基于遗传算法的混线生产序列优化第27-30页
        3.3.1 遗传算法基本原理第27-28页
        3.3.2 遗传算法的主要影响因素第28页
        3.3.3 遗传算法控制框图第28-29页
        3.3.4 遗传算法在混线生产序列中的应用第29-30页
    3.4 作息优化策略建模第30-33页
        3.4.1 基于累计无车时间第31页
        3.4.2 基于各班周转量第31-32页
        3.4.3 作息更改策略第32-33页
第四章 应用范例及效果评价第33-58页
    4.1 上海大众汽车三厂混线生产模式第33-35页
        4.1.1 车间介绍第33页
        4.1.2 产品种类及生产计划第33-34页
        4.1.3 生产班制及作息第34页
        4.1.4 产能限制条件第34-35页
        4.1.5 车身至油漆储存线介绍第35页
    4.2 混线生产问题描述第35-37页
    4.3 建模求解第37-44页
        4.3.1 搭建数学模型第37-38页
        4.3.2 混线生产控制主算法第38-40页
        4.3.3 基于遗传算法的生产控制算法第40-41页
        4.3.4 储存线控制算法第41-42页
        4.3.5 各级算法程序中循环次数的确定第42-44页
    4.4 效果评价第44-58页
        4.4.1 后道车间发生突发情况第44-50页
        4.4.2 前道车间发生突发情况第50-58页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第58-61页
    5.1 全文总结第58-59页
    5.2 不足与展望第59-61页
参考文献第61-64页
致谢第64-6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5-66页
附录:主要子程序第66-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造船能效设计指数规范研究
下一篇:汽车塑料燃油箱的燃油渗透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