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社交应用软件使用意愿影响因素实证研究--以“微信”为例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3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4 研究思路和论文框架 | 第13-15页 |
1.5 创新点 | 第15-16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6-32页 |
2.1 商业生态系统理论 | 第16-22页 |
2.1.1 商业生态系统概述 | 第16-19页 |
2.1.2 商业生态系统的健康 | 第19-22页 |
2.2 移动社交相关研究 | 第22-27页 |
2.2.1 移动社交相关概念界定 | 第22-25页 |
2.2.2 移动社交研究现状 | 第25-27页 |
2.3 技术接受模型 | 第27-32页 |
2.3.1 技术接受模型的理论基础 | 第27-30页 |
2.3.2 技术接受模型 | 第30-32页 |
第3章 模型构建与假设提出 | 第32-45页 |
3.1 模型构建 | 第32-35页 |
3.2 变量定义与研究假设 | 第35-45页 |
3.2.1 变量定义 | 第35-36页 |
3.2.2 研究假设 | 第36-45页 |
第4章 研究设计与数据收集 | 第45-49页 |
4.1 问卷设计与变量测量 | 第45-47页 |
4.2 问卷前测 | 第47页 |
4.3 数据收集 | 第47-49页 |
第5章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49-73页 |
5.1 样本构成与描述性统计 | 第49-51页 |
5.1.1 人口统计分析 | 第49-50页 |
5.1.2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 第50-51页 |
5.2 信度和效度分析 | 第51-56页 |
5.2.1 信度分析 | 第51-52页 |
5.2.2 效度分析 | 第52-56页 |
5.3 相关分析 | 第56-59页 |
5.3.1 感知有用性与影响因素相关分析 | 第56-57页 |
5.3.2 感知易用性与影响因素相关分析 | 第57页 |
5.3.3 感知风险性与影响因素相关分析 | 第57-58页 |
5.3.4 使用意愿与影响因素相关分析 | 第58-59页 |
5.4 回归分析 | 第59-73页 |
5.4.1 用户感知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 第59-63页 |
5.4.2 用户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 第63-66页 |
5.4.3 中介作用检验 | 第66-70页 |
5.4.4 假设检验结果汇总 | 第70-73页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73-80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73-75页 |
6.2 研究对策与建议 | 第75-78页 |
6.3 研究局限与展望 | 第78-80页 |
附录 | 第80-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91页 |
致谢 | 第91-92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