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行政诉讼法论文

行政诉讼第三人补证制度研究--以《行政诉讼法》第三十四条第二款为视角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引言第10-11页
第一章 行政诉讼第三人补证制度的概况第11-31页
    1.1 第三人补证制度的概述第11-15页
    1.2 第三人补证制度的立法沿革第15-19页
    1.3 第三人补证制度的价值探究第19-24页
    1.4 第三人补证制度研究的现实意义第24-31页
        1.4.1 区分第三人补证制度及相关制度的关系第24-28页
        1.4.2 确定第三人补证制度的适用前提第28-31页
第二章 行政诉讼第三人补证制度缺陷第31-38页
    2.1 适用范围不明确第31-33页
    2.2 证据规则体系不完整第33-35页
        2.2.1 第三人补证制度的限制条件欠缺第33页
        2.2.2 第三人补证证据范围模糊第33-34页
        2.2.3 补证证据期限不明了第34-35页
        2.2.4 补证程序条款缺失第35页
    2.3 补证效力认定标准不具体第35-36页
    2.4 被告举证责任制度在第三人补证中出现断层第36-38页
        2.4.1 缺乏被告违法不履行举证义务的追责条款第36-37页
        2.4.2 被告举证责任的履行不力第37-38页
第三章 行政诉讼第三人补证制度的完善思路第38-45页
    3.1 规范第三人补证中的司法裁量权第38-41页
    3.2 结合行政证据规则弥补第三人补证规则的不足第41-43页
    3.3 合理运用第三人补证案件中的被告举证责任第43-45页
第四章 突围与重构:行政诉讼第三人补证制度构建第45-59页
    4.1 补证规则:行政诉讼第三人补证的适用范围第45-48页
        4.1.1 第三人补证制度的第三人范围第45-47页
        4.1.2 第三人补证制度的适用前提第47-48页
    4.2 举证规则:第三人补证提出证据的条件第48-52页
        4.2.1 第三人补证的证据范围第48-50页
        4.2.2 第三人补证的举证期限第50-52页
    4.3 取证规则:第三人取证程序规范化第52-55页
        4.3.1 第三人补证的取证对象第52-53页
        4.3.2 第三人补证的取证途径第53-55页
        4.3.3 行政诉讼第三人代理律师的取证行为第55页
    4.4 认证规则:第三人补证效力的认定第55-57页
    4.5 制裁机制:增加被告不履行举证责任的惩罚措施第57-59页
结语第59-61页
参考文献第61-65页
致谢第65-67页
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研究
下一篇:论我国行政案件一并审理民事争议制度的完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