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1 引言 | 第10-13页 |
2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性质 | 第13-16页 |
3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之主体 | 第16-19页 |
3.1 网络信息内容提供者 | 第16-17页 |
3.2 网络接入服务提供者 | 第17页 |
3.3 网络平台服务提供者 | 第17-19页 |
4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主观方面认定 | 第19-28页 |
4.1 帮助故意 | 第19-22页 |
4.1.1 帮助故意认定困难——意思联络难以确定 | 第19-21页 |
4.1.2 引入片面帮助犯理论——应对帮助故意认定困局 | 第21-22页 |
4.2 故意的内容: 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 | 第22-28页 |
4.2.1 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的认定 | 第22-23页 |
4.2.2 明知的理解 | 第23-25页 |
4.2.3 明知的认定 | 第25-28页 |
5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客观方面的认定 | 第28-35页 |
5.1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危害行为认定 | 第28-30页 |
5.2 情节严重的理解与认定 | 第30-33页 |
5.2.1 情节严重的理解 | 第30-31页 |
5.2.2 情节严重界定标准 | 第31-33页 |
5.3 因果关系的认定 | 第33-35页 |
6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与他罪的区别 | 第35-40页 |
6.1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与提供侵入、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程序、工具罪 | 第35-37页 |
6.2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与拒不履行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 | 第37-38页 |
6.3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与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 | 第38-40页 |
7 结论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44-46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