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0-12页 |
Abstract | 第12-14页 |
縮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 第15-1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7-31页 |
1.1 海洋酸化对海洋生物的影响 | 第17-20页 |
1.1.1 海洋酸化对海洋生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18-19页 |
1.1.2 海洋酸化对海洋生物生理、生化过程的影响 | 第19-20页 |
1.2 卤虫研究概述 | 第20-26页 |
1.2.1 卤虫生物学特征、分布情况及经济营养价值 | 第20-22页 |
1.2.2 卤虫免疫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 第22-24页 |
1.2.3 卤虫发育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 第24-25页 |
1.2.4 卤虫应用于毒理学研究进展 | 第25-26页 |
1.3 水生甲壳动物重要生理性酶类研究进展 | 第26-27页 |
1.4 蛋白质组学技术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海洋生物研究中的应用 | 第27-29页 |
1.5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目的与意义 | 第29-31页 |
1.5.1 技术路线 | 第29页 |
1.5.2 目的与意义 | 第29-31页 |
第2章 海水酸化对中国卤虫孵化率、存活率、生长情况及形态结构的影响 | 第31-42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31-36页 |
2.1.1 材料 | 第31-32页 |
2.1.2 方法 | 第32-36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36-39页 |
2.2.1 酸化处理对中国卤虫孵化率的影响 | 第36页 |
2.2.2 酸化处理对中国卤虫存活率的影响 | 第36-37页 |
2.2.3 酸化处理对中国卤虫生长情况的影响 | 第37-39页 |
2.2.4 酸化处理对中国卤虫形态结构的影响 | 第39页 |
2.3 讨论 | 第39-41页 |
2.4 小结 | 第41-42页 |
第3章 海水酸化对中国卤虫免疫及发育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42-55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42-47页 |
3.1.1 材料 | 第42-43页 |
3.1.2 方法 | 第43-47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47-51页 |
3.2.1 总RNA提取 | 第47-49页 |
3.2.2 酸化处理对中国卤虫不同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49-51页 |
3.3 讨论 | 第51-54页 |
3.4 小结 | 第54-55页 |
第4章 海水酸化对中国卤虫重要生理性酶活的影响 | 第55-66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55-62页 |
4.1.1 材料 | 第55页 |
4.1.2 方法 | 第55-62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62-64页 |
4.3 讨论 | 第64-65页 |
4.4 小结 | 第65-66页 |
第5章 海水酸化条件下中国卤虫差异表达蛋白质组学研究 | 第66-91页 |
5.1 材料与方法 | 第66-72页 |
5.1.1 材料 | 第66-67页 |
5.1.2 方法 | 第67-72页 |
5.2 结果与分析 | 第72-88页 |
5.2.1 蛋白标准曲线绘制 | 第72页 |
5.2.2 不同酸化条件下中国卤虫蛋白的差异表达及差异蛋白的鉴定分析 | 第72-88页 |
5.3 讨论 | 第88-90页 |
5.4 小结 | 第90-91页 |
第6章 海水酸化条件下中国卤虫体内脂肪酸含量变化情况 | 第91-106页 |
6.1 材料与方法 | 第91-93页 |
6.1.1 材料 | 第91页 |
6.1.2 方法 | 第91-93页 |
6.2 结果与分析 | 第93-104页 |
6.3 讨论 | 第104-105页 |
6.4 小结 | 第105-106页 |
结语与展望 | 第106-109页 |
参考文献 | 第109-126页 |
在学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成果 | 第126-127页 |
致谢 | 第12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