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交通运输经济论文--水路运输经济论文--中国水路运输经济论文

我国海运服务贸易逆差及预警机制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0 导论第12-24页
    0.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2-13页
        0.1.1 研究背景第12页
        0.1.2 研究意义第12-13页
    0.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3-19页
        0.2.1 国外研究综述第13-15页
        0.2.2 国内研究综述第15-19页
        0.2.3 研究述评第19页
    0.3 研究内容与思路第19-20页
        0.3.1 主要研究内容第19-20页
        0.3.2 技术路线第20页
    0.4 主要研究方法第20-21页
    0.5 研究创新点第21页
    0.6 相关概念界定第21-24页
        0.6.1 服务贸易第21-22页
        0.6.2 海运服务贸易第22-24页
1 我国海运服务贸易逆差及预警机制研究的理论基础第24-28页
    1.1 比较优势理论第24-25页
    1.2 国际产业转移理论第25页
    1.3 监测预警理论第25-26页
    1.4 本章小结第26-28页
2 我国海运服务贸易逆差现状及成因分析第28-35页
    2.1 我国海运服务贸易发展现状第28-29页
        2.1.1 我国海运服务贸易总量发展趋势第28-29页
        2.1.2 海运服务贸易占运输服务贸易比重第29页
    2.2 我国海运服务贸易逆差状况第29-31页
    2.3 我国海运服务贸易逆差原因第31-34页
        2.3.1 海运服务贸易开放度第31-32页
        2.3.2 货物贸易增长及运力因素第32-33页
        2.3.3 海运企业规模及竞争力因素第33-34页
    2.4 本章小结第34-35页
3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我国海运服务贸易逆差预警机制评价模型构建第35-41页
    3.1 BP 神经网络第35-36页
        3.1.1 BP 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第35-36页
        3.1.2 BP 神经网络在海运服务贸易逆差预警研究的应用第36页
    3.2 我国海运服务贸易逆差预警机制指标体系的构建第36-39页
        3.2.1 指标选取原则第36-37页
        3.2.2 指标选取与解释第37-39页
    3.3 预警界限的确定第39页
        3.3.1 预警界限的确定原理第39页
        3.3.2 预警区间的确定第39页
    3.4 本章小结第39-41页
4 我国海运服务贸易逆差预警机制实证研究第41-54页
    4.1 BP 神经网络预警模型构建第41-48页
        4.1.1 指标体系第41-42页
        4.1.2 输入节点选择第42-43页
        4.1.3 网络结构的选择第43页
        4.1.4 隐含层神经元数目选择第43页
        4.1.5 数据预处理第43-45页
        4.1.6 输出节点的确定第45-48页
    4.2 MATLAB 中预警模型的训练与检验第48-53页
        4.2.1 Ft总因子的 BP 训练与检验第49-50页
        4.2.2 F1因子的 BP 训练与检验第50-51页
        4.2.3 F2因子的 BP 训练与检验第51页
        4.2.4 F3因子的 BP 训练与检验第51-52页
        4.2.5 F4因子的 BP 训练与检验第52-53页
        4.2.6 BP 神经网络模型的预警及分析第53页
    4.3 本章小结第53-54页
5 我国海运服务贸易均衡发展政策建议第54-61页
    5.1 政府层面第54-55页
        5.1.1 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海运服务贸易发展环境第54页
        5.1.2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营运能力第54-55页
        5.1.3 遵循适度开放原则,循序渐进开放海运服务第55页
    5.2 行业层面第55-56页
        5.2.1 完善海运行业协会运行机制第55页
        5.2.2 充分发挥海运行业协会的职能作用第55-56页
        5.2.3 积极促成联合经营,引导海运服务企业强强联合第56页
    5.3 企业层面第56-59页
        5.3.1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培养高素质人才第56-57页
        5.3.2 正确选择贸易术语,规避风险第57-58页
        5.3.3 通过海运服务企业战略性重组实现规模经济优势第58页
        5.3.4 增强我国海运企业服务意识与水平第58-59页
    5.4 本章小结第59-61页
6 结论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65页
致谢第65-66页
个人简历第66-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典型交通事件下道路拥堵的网络化蔓延特性研究
下一篇:国际干散货航运价格指数分形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