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引言 | 第12-14页 |
第一章 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农村合作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演变 | 第14-31页 |
·马克思主义关于农业合作制的基本理论和苏联农业集体化的教训 | 第14-16页 |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农业合作制的基本理论 | 第14-15页 |
·列宁的合作制思想 | 第15页 |
·苏联农业集体化的教训 | 第15-16页 |
·我国农业合作化的实现 | 第16-23页 |
·初级农业合作化阶段 | 第16-22页 |
·高级农业合作化阶段 | 第22-23页 |
·农业生产合作社向农村人民公社的转变 | 第23-31页 |
·农村人民公社建立的背景 | 第23-25页 |
·农村人民公社的普遍建立 | 第25-26页 |
·人民公社初建时的主要特征 | 第26-27页 |
·人民公社体制的调整 | 第27-31页 |
第二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的变革与发展 | 第31-42页 |
·新型农村合作经济产生的前提 | 第31-32页 |
·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确立是新型农村合作经济产生的直接因素 | 第31-32页 |
·商品经济的发展是农村合作经济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 | 第32页 |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历程 | 第32-34页 |
·农村合作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 第34-36页 |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模式及特点 | 第34-35页 |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运行机制 | 第35-36页 |
·农村合作经济的收益分配 | 第36页 |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作用 | 第36-38页 |
·解决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 | 第36-37页 |
·发展和完善了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 第37页 |
·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为农民生产经营提供服务 | 第37-38页 |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38-39页 |
·认同程度不高 | 第38页 |
·服务层次还比较低 | 第38-39页 |
·运作机制不够规范 | 第39页 |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对策 | 第39-42页 |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认识 | 第39页 |
·完善和规范运作机制 | 第39-40页 |
·健全和完善支持体系 | 第40页 |
·理顺利益分配机制 | 第40-42页 |
第三章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合作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 | 第42-50页 |
·发展农村合作经济必须坚持自愿互利的原则 | 第42-43页 |
·生产关系的变革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 | 第43-44页 |
·农村合作经济的所有制形式应当是多种多样的 | 第44-45页 |
·家庭经营将长期存在于农村合作经济体系中 | 第45-46页 |
·商品经济是农村合作经济发展的动力 | 第46页 |
·正确处理长远目标和现行政策的关系 | 第46-47页 |
·农村合作经济的发展要从农业的特点出发 | 第47-48页 |
·正确处理党、国家和合作组织的关系 | 第48页 |
·发展农村合作经济必须注意管理人才的培养 | 第48页 |
·发展农村合作经济必须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 | 第48-50页 |
结语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56-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