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研究目的 | 第9-10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4 文章结构 | 第10-12页 |
第2章 研究历史与现状 | 第12-19页 |
2.1 国内外语义特征分析理论的研究历史及现状 | 第12-15页 |
2.1.1 国外语义特征分析理论的研究历史及现状 | 第12-13页 |
2.1.2 国内语义特征分析理论的研究历史及现状 | 第13-15页 |
2.2 语义特征分析理论应用于英语教学的常见情形 | 第15-19页 |
2.2.1 解释词义 | 第15-16页 |
2.2.2 区别同义词 | 第16-17页 |
2.2.3 解释修辞格 | 第17-18页 |
2.2.4 解释客观事物与语义变化之间的关系 | 第18页 |
2.2.5 提高两种语言的对译能力 | 第18-19页 |
第3章 理论基础 | 第19-28页 |
3.1 基本概念 | 第19-21页 |
3.1.1 语义特征 | 第19页 |
3.1.2 语义场 | 第19页 |
3.1.3 同义词 | 第19-20页 |
3.1.4 反义词 | 第20页 |
3.1.5 上下义词 | 第20页 |
3.1.6 搭配关系 | 第20-21页 |
3.2 相关理论 | 第21-26页 |
3.2.1 语义特征分析理论 | 第21-23页 |
3.2.2 语义合成原则 | 第23-24页 |
3.2.3 语义场理论 | 第24-25页 |
3.2.4 意义关系理论 | 第25页 |
3.2.5 搭配关系理论 | 第25-26页 |
3.3 理论框架 | 第26-28页 |
第4章 实证研究 | 第28-36页 |
4.1 研究问题 | 第28页 |
4.2 研究对象 | 第28页 |
4.3 研究方法 | 第28-29页 |
4.4 研究工具 | 第29-30页 |
4.5 研究过程 | 第30-36页 |
4.5.1 实验前 | 第30页 |
4.5.2 实验中 | 第30-35页 |
4.5.3 实验后 | 第35-36页 |
第5章 结果与讨论 | 第36-51页 |
5.1 两次月考成绩的结果与分析 | 第36-39页 |
5.1.1 第一次月考英语成绩的结果与分析 | 第36-38页 |
5.1.2 第二次月考英语成绩的结果与分析 | 第38-39页 |
5.2 英语词汇听写成绩的结果与分析 | 第39-48页 |
5.2.1 第一次词汇教学前后的四次听写成绩的结果与分析 | 第39-42页 |
5.2.2 第二次词汇教学前后的四次听写成绩的结果与分析 | 第42-45页 |
5.2.3 第三次词汇教学前后的四次听写成绩的结果与分析 | 第45-48页 |
5.3 词汇测验的结果与分析 | 第48-49页 |
5.4 调查问卷的结果与分析 | 第49-50页 |
5.5 讨论 | 第50-51页 |
第6章 结论 | 第51-54页 |
6.1 主要发现 | 第51-52页 |
6.2 教学启示 | 第52页 |
6.3 该研究的不足 | 第52-53页 |
6.4 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 第53-54页 |
附录 | 第54-72页 |
附录Ⅰ 实验班教案一 | 第54-57页 |
附录Ⅱ 控制班教案一 | 第57-59页 |
附录Ⅲ 实验班教案二 | 第59-61页 |
附录Ⅳ 控制班教案二 | 第61-63页 |
附录Ⅴ 实验班教案三 | 第63-66页 |
附录Ⅵ 控制班教案三 | 第66-68页 |
附录Ⅶ 词汇测验卷 | 第68-70页 |
附录Ⅷ 调查问卷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致谢 | 第76页 |